发布于:2014-07-19 11:20 分类:政策解读
缺乏医患沟通引发医疗纠纷。由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及医患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差异,医患双方特别要注意沟通。医务人员如不重视、不善于进行医患沟通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特别是做好美容手术前与美容受术者及其家属的谈话,在术后也应关心美容就医者,加强心理交流,使其感到温暖。这种“感情投资”回报丰厚,因为中国人非常讲感情、讲义气,可以有效制止美容医疗纠纷的发生。
美容就医者及家属过失导致纠纷。如美容就医者或其家属有意或无意隐瞒病情或病史;无故拖延或不交医疗费或因其他原因而延误治疗;不遵照医嘱和不配合治疗;私自请其他人诊治又向医务人员隐瞒情况等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又如美容受术者因缺乏美容医疗知识,术后护理不当,造成毁容等不良后果。极少数美容就医者“病德”丧失,有意嫁祸栽赃医方而引起纠纷极个别美容就医者存有不良动机,借口医疗纠纷无理取闹,聚众冲击医院,殴打医务人员,以达到拖欠或拒付医药费甚至索赔的目的,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一些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危重和无确切疗效的患者推诿,或者多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既增加了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病员的经济负担,也将会影响医学科学的发展。
美容就医者及家属对美容医院工作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而引起的美容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对疾病诊治效果的期望值存在差异,一旦治疗失败,患者或家属便产生失落感,并因此而迁怒于美容医务人员。患方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没有认识到美容医疗行业的高技术性和高风险性,一旦原有的期望与最后结果相差甚远,便可能从肉体和精神痛苦或经济损失的心态失衡中,转向对医生的怀疑和不信任。有人说,求美者99%存在心理问题,此话过于夸大其词,但有一些求美者的确存在体像障碍—体像困扰。这些人跟其他临床病人是完全不一样,他们和医师的关系是完完全全平等的,他们心理十分复杂,追求容貌和形体的美化,只是表象,而心理的满足、自信心的增强,乃至其社会效果,才是其接受美容治疗的真正目的。但是对美的评价,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和变异性。他们非常挑剔,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诱发纠纷。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对于美容就医者心理或人格的把握,远远比对其缺陷的了解来的更为重要。为此,有不少的学者倾向设立“美容心理专科医师”。每个受术者手术动机、要求和心态各不相同,其对手术效果的评价也各不一致。正常心态者出于对美的追求,可以较好地克服对手术过程的恐惧心理,手术恢复期和对手术效果都能平静客观对待并欣然接受。有一位乳癌根治术后1.5年的患者,在52岁至54岁的3年中,先后做了乳房再造术、腹壁整形术、隆鼻术,她爱美、乐观、自信,每次她都较快地康复,对手术效果满意。另一位42岁的女性受术者,有一位极富有的丈夫,心理压力大,先后做了隆乳术,切开重睑术和睑袋矫治术,尽管手术都告成功,她却认为3项手术皆属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