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改 农村人到城里看病

发布于:2014-07-18 18:01  分类:医改动态

2014年7月18日讯 浙江审深化党的医疗改革方针,加强本省的医疗改革步伐,成功实现浙江医改,农村人愿意到城里看病。

【导读】:2014年4月1日,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宣布,全省范围内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沿用了半个多世纪,医院运营的“老规矩”,浙江医改如何将它打破的呢?浙江医改的亮点在哪里?请您关注7月19日CCTV财经频道21:55分播出的《医改新药方:浙江调查》特别节目。

2015年底,全国90%的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将全部取消“以药补医”机制,而取消“医药补医”一直被看作是医改的瓶颈之一。公立医院药品的收入谁来补偿呢?今年4月1号,浙江在全国第一个宣布,打破沿用了半个多世纪医院运营方式,在全省范围取消公立医院药品销售15%的加成。医院不再依赖药品增收,而且是在全省范围内执行,这样的改革他们推行得下去吗?在这项改革推进的一百多天当中,我们的记者几次探访浙江,跟踪改革进展。我们的第一站,就到了杭州一家公立医院,这家医院过去每年靠药品收入就有上亿元,现在他们的生存状况到底怎么样呢?

【故事一:公立医院之变】

上午九点,医院的门诊大厅已经人头攒动,来这里看病的老百姓,依然沿袭着看病、检查、取药的“三部曲”。我们发现,传统印象中挂号窗口排队的长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助挂号机。这对老夫妻正在选择医生和看病的时间。

你现在觉得看病难吗?挂号难吗?

现在挂号的原来好,自助机挂号,挂号比原来好,环节原来少得多了,几乎没有了,老百姓也能挂到专家号了,原来挂专家号要起早,我们也吃不消,现在专家号能够挂到,特别紧张你提早几天,一般情况还是可以,总的来讲对老百姓是有好处,

老人说,现在来看病的人很多都来自杭州周边的市县,这和以前不大一样。

患者说,原则来都是本地人来看,外地人很少的,基本上要重病之后,要抬着担架来看病,现在来讲对老百姓,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贫困户、农村里来的人,对他们来讲应该是受到改革好处,受到很大的。

医院取消药品15%加成,药价便宜了,让更多的农村人开始愿意到城里的医院看病,这家医院4月份的医改令下达以来,门诊人次同比增加了近4%。

记者:,4月1号起杭州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了,你们患者有没有感受?

男:总体来说还是有感觉药价要比原来便宜点,我不是我本人自己看病,我是每个月来替我丈母娘配药的,她是一个慢性病,然后因为是关节病,腿脚也不是很方便,然后一直长期服药的,我每个月都会给她来配一次药,每个月的药也一样的,4月1号以后,感觉药价要比原来要便宜一点。

记者:便宜多少呢?

男:可能要看一下发票,我这次的药费是303块钱,印象当中原来的药费可能要350、360。

记者:原来的药物发票呢?

男:原来应该有,我看一下。

记者:您每次都保存起来是吗?

男:对,差不多,我丈母娘,老年人她每次都把发票放在一起,我看一下原来的发票在不在。每次都配药。

记者:这么着多长时间了?

男:有好几年了。这张是原来的发票,原来的费用是361块钱,同样两个药,这一次的费用是303块钱,从药费来讲要便宜50多块钱,300多块钱能便宜50几块钱,我觉得还是感觉到了优惠。

冯先生的岳母,每月退休金只有3100元,虽然有医保,但光是吃药每个月自己还是要花六七十块钱,药价哪怕是下调一点点,对他家来说,减少的负担都看得见。而就是这一点药价的变化,给药房里的这些药剂师们,带来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浙大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周权说:对于药剂师来说,我想这是面临的压力,主要是你怎么样,更好地去体现你的专业的价值。

周权来药剂科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刚分配来那会儿,药房规模小、药剂师也少。如今药房分为住院药房、急诊药房和门诊药房,全院上下有180多名药剂师,管理着近1700多种常规药品。4月份以来,仅门诊药房每天就要处理5000多张处方。不过,我们发现,虽然病患增加了,排长队取药的景象在这里却并没出现。

周权说;这个是西药,这个是中药,我们经过流程改进,西药和中药病人来取药的时候,我们一站式服务一起发,药剂师对病人所有的用药,进行审核,进行统一的指导,一些医院可能是分开发,分开发可能有一些隐患,排队要排两次对,产生拥挤现象效率会降低,第二,重要的是药剂师对病人用药的安全性,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这里有用药安全隐患。

周权他们正在进行的改革,事实上九十年代初就提倡过。那时候“药物经济学”就要求药剂师,综合评价一种药品的性价比,指导患者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用药便捷的药品。现在药价没了水分,门诊药房的一些药剂师重新启动了向临床药师的转型。而转型,还不仅仅在药剂科。

徐雯在眼科工作了近20年,每天门诊量平均高达80多人,忙的时候,中午饭都要等到下午2点才能吃上。对她来说,变化同样发生在4月份浙江医改令以后,现在来看病、开药的人少了,但手术患者却大量增加。

浙大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徐雯,我放出的号基本上是被抢光的,所以患者两个月的累积量是差不多,但是我自己感觉这个过程比是不一样的,明显就觉得这个月手术患者特别多,那些真正需要来做手术,或者是疑难杂症的患者能挂到号了,那些配药的患者相对的比例就少很多。

浙江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相应地调整医院的诊疗费、检查费和护理费用,徐雯觉得,作为医生,他们的价值正在被认可和修正。

徐雯说,但是还是能看到一个明显的比例,普通号是10块,副高是14块,正高是16块,我觉得正在不断地被认可,我们的劳动。

跟您这么说吧,我之前曾经冬天靴子脏了,在医院门口擦皮鞋他跟我收30块,我当时心里是极度的不平衡,我看一个普通号才3块钱,我跟他说我看一个病人才3块,你都顶我看10个患者了。

在徐雯眼里,终结“以药补医”,对医生、对患者都是大好事。说实在药品跟我们手术用的一些耗品,比如说人工晶体跟我医生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这个价格是国家招投标的时候定的,我也不关心这个最终定价是多少,当然我希望给患者用的药品跟耗品越便宜越好,但是跟我个人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这个价格现在调下来我也很高兴,因为未来我的父母,包括我自己也会有大量的药品跟耗品等着我去消耗,所以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不仅如此,人才流动的大环境今年也大不一样。年初,卫计委专门针对“多点执医”问题公开征询意见,释放出更多的,鼓励医生去基层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执医,促进人才流动和竞争的信号。虽然有了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但徐雯很享受现在的状态,医改令之后,她和很多同事不用再过多地考虑药品了,大家比以前更能专注在业务上。

徐雯说,我很享受做医生这个职业带给我的成就感,也有很多民营医院,因为现在医生的专业人才真的是非常缺乏,也有民营医院来请我的,包括我的师弟他们会去一些民营医院救治,他们会来挖我的,但是我蛮喜欢公立医院,一面做临床服务,一面能够做一些科研,同时还能带教,帮助一些后面的医学的后备人才,帮助他们不断前进,我蛮享受这种状态的。

医护人员心态的改变,在浙江各大医院里都在悄然发生。

记者:你工作几年了?

女:我现在工作11年,2003届的。

记者:护理费在你印象当中有没有调整过?

女:从来没有调整过,正好这年新的医改出来,刚刚开始调整。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主管护师吴尉说,这次浙江医改,将护理费从每天10元调整到每天20元。尽管如此,吴尉还是觉得与护工相比,他们的收入依然有提升空间。

吴尉说,护工他们由家政公司统一管理,他们跟病人家属签署协议,是特危重病人的话,是140-160元/24小时,普通的疾病的话可能是120元/天,我们护士24小时是60元特级护理费,比特级护工话还是低了一大截。

要实现医护人员对待遇的这份期盼,对这家医院的院长黄东胜来说,并不容易。

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说,4月1日开始浙江省级公立医院都开始推开了药品差价,实际上实质性的内容就是“一降十调”,就是药品的零加成,还有治疗费、还有我们的手术费、诊察费等4项收费上升了,这样来补偿我们药品原来的12-15%的加成。实际上我们现在计算下来只有能够补偿90%,还有10%是没有补偿到位的。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公立院长是很大的压力。

这个问题,也一度困扰着同样身为院长的王建安。为了解决药品提成取消后的收入难题,浙江二院启动了另一项改革。

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王建安说,现在我们很多医院,感觉到病房住满了,甚至走廊上加床,感觉到这个医院欣欣向荣,其实并不是,非常重要的是病人住在医院里头每个时段都是值得住的,这个你做好了,才能真正的医院管好了。实际上我们的运营效率提高了,这个效率提高是三好,对患者好,对政府好,对医院好,在这个实现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你想一个主意马上推就行了,员工要改变观念,外科医生要改变观念,服务流程要做大的改变,其实日间病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病人来之前,在入住院之前要充分的知情。

日间病房,是这家医院的一项创新。医院选择了60多种不需要复杂检查和护理的常见手术,设立日间病房进行手术护理。这样不仅可以让患者当天手术,当天出院,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而且因为提高了医院的病床周转率,手术的增多也补足了医院的财力不足。

王建安说,你现在把药品加成全部取消也可以,我完全赞同,但是你要提升技术服务费用,鼓励大家走这条路,我觉得没有冲突。当然我觉得真正的管理,是提高如何去触动他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内部的运转,抓精细化管理,在单位时间跟效率内提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提升效率,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而解放他的活力很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要把它管死了。

王建安每周坚持依然看专家门诊,普通专家挂号费调价前每个9.5元,现在是16元,特需专家门诊号则上调到180元。虽然他自己已经是特需专家,但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他还是选择只按普通专家来挂牌。王院长坦言,光是这一点,就已经暴露出只对公立医院改革还远远不够,医疗商业保险的普及、医疗费用市场化、补偿机制的建立,是打通医改的关键一环。

王建安说,在西方国家是保险制度在这里,可能很贵,但是病人并不感到贵,因为保险在那里,这点很重要,如果我们保险制度完善了,我觉得适当提高一些包括一些收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应该转嫁给病人。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