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重睑线末端下垂的一种改良重睑术式

发布于:2014-01-06 15:27  分类:整形

目的:探索行重睑术同时提升重睑线末端下垂的一种改良手术方法。

方法:通过尸体解剖观察眼轮匝肌形态及走向,采用常规重睑术切口,依据患者局部情况酌情去除外眦部一个三角形眼轮匝肌组织,改善组织臃肿下垂状况,使重睑线尾部形态自然上翘。结果:2009年9月~2010年9月共对153例(306只眼睛)就医者进行手术。

其中110例获6个月以上随访,对随访者的重睑形态进行评估,重睑线外形流畅,末端自然略上翘,效果理想。

结论:本术式能够改善外眦上方组织臃肿松弛,使重睑线形态更流畅,末端略上翘,术后形态良好,是一种效果肯定,结果满意的方式。

重睑术是整形外科临床上常见术式,其手术原理是通过手术操作使上睑皮肤与提上睑肌腱膜或睑板粘连固定,从而使上睑形成一条重睑皱襞。重睑皱襞的形态与睑板的形态以及眼轮匝肌走向密切相关。重睑线尾端上翘能使眼部形态更美观,很多患者要求形成此种形态重睑线。一般手术方法都是通过调整重睑线切口方向使眼尾上翘。然而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行单纯重睑术后一部分患者眼尾形态并不严格按切口方向走行,而是略下垂,甚至向内收,使眼裂外观变窄、眼睛变圆,严重影响术后效果。

2009年9月~2010年9月间,笔者通过术中观察重睑线外侧形态及眼轮匝肌走向特点,并进通过尸体解剖进一步了解眼轮匝肌的走向,设计了一种行切开法重睑术同时去除外眦部一个三角形眼轮匝肌的新的手术方法,经临床运用153例(306只眼睛)和长期随访,效果理想。

本组153例(306只眼睛),年龄17~37岁,平均28岁。所有患者上睑均为正常的组织结构。67患者术前设计时重睑线外眦部与上睑缘平行,尾部下垂,38患者重睑线向外眦点内收,余患者外展略向上翘。48例患者同时行内眦开大术。

用美蓝在上睑距睑缘5~7mm处绘出重睑成形术切口线,(行内眦开大患者同时于内眦处设计内眦开大切口 )。用0.5%利多卡因加1:200 000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沿设计切口线切开上睑皮肤,去除设计范围内皮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和结缔组织,打开眶隔,去除脱垂眶隔脂肪。嘱患者睁眼,观察眼尾部重睑线形态,根据重睑线下垂程度于外眦处适当去除一三角形眼轮匝肌,肌瓣长度(ab)一般在0.3~0.5mm,以不超过骨性外眦为界限;纵向高度(cc')一般在0.3mm左右,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适当调整。

再次嘱患者睁眼上看,观察重睑形态变化,可见重睑线尾部下垂得到明显改善 。再将上睑的切口处皮肤缝合到睑板前筋膜上。重睑成形按常规操作完成。术毕局部用油纱及平纱覆盖,略微加压固定。术后24h,去除纱布和清洁伤口。术后第5天拆线。

本组110例就医者均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显示,110例就医者,重睑线弧线优美,与切口设计方向一致,外侧略向上翘,达到术前设计效果,形态良好,切口Ⅰ期愈合,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100%。

单睑在东方人中较常见。重睑术是整形外科常见手术,重睑的形成与上睑提肌的附着有密切关系,并且受到上睑皮肤弹性、睑板形态、内外眦韧带、眼轮匝肌形态、肌纤维走向及松弛程度、眶隔脂肪等因素影响。通常笔者通过术中去除皮肤以及皮下一条眼轮匝肌,去除眶隔脱垂脂肪等,使形成重睑线流畅、稳定,而眼尾部形态常常被忽略。

经过大量临床观察,笔者将重睑线尾端形态分三型:上翘型、下垂型、内收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调查,笔者发现多数患者认为重睑线尾端上翘更自然美观,男性及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传统重睑成形术,未对外眦部位眼轮匝肌进行特殊处理,由于局部解剖特点,术后重睑线尾部形态并不完全按照切口方向走行,由此导致重睑线与设计切口走行不一致,导致外眦部位切口瘢痕明显外露。

重睑线尾部下垂原因:根据临床观察及尸体解剖学研究,笔者总结出眼尾部重睑线下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眼尾部皮肤松弛;

②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较肥厚松垂;

③眼轮匝肌走向限制重睑线尾端形态;

④眶隔脂肪凸出,导致重睑线上方组织臃肿,术后继发重睑线尾部下垂。一般的手术方法能够去除松垂的皮肤以及脱垂的眶隔脂肪组织,而对于眼轮匝肌的处理力度不够,因此部分病人术后由于眼轮匝肌肥厚堆积以及牵拉作用导致重睑线末端下垂。

术中注意事项:多数重睑相关临床资料未提及重睑线尾端形态问题, 张余光等认为对于上睑皮肤松弛患者在睑裂外侧1/2 处于下垂的眶部眼轮匝肌上做“T”形或“A”形切除,将外眦部眼轮匝肌向外上方固定。此种方法适用于合并上睑皮肤松垂患者,并不适合于一般单纯行重睑术患者。张晓丽等。对外眦角的处理是将外眦角皮肤切口上、下缘直接固定缝合于同一水平的眶骨骨膜。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