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06-24 15:40 分类:激素平衡治疗
从经典的“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的古方“四物汤”,到历代直至现代沿用四物汤加减演变的“调经汤”,无不是以调理气血为主,或以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或以滋阴补阳活血通经,辨证施治,随证加减,良方层出不穷,收效颇多,但随社会的发展,人为所造成的经血亏虚、如多次人工或者药物流产,清宫创伤、用药不当,精神压力等引起的妇女月经不调,可以称得上月经不调的病成为“顽疾”,久治而不调,现代西医用以激素治疗,用其不当时,如连续激素治疗后撤退性出血,更易造成内原性黄体不足、内分泌紊乱,导致经枯闭经。笔者引以古典方剂,现代验方,和激素治疗月经不调之方法,有一些体会:
1.以补血调经基础方四物汤加减的调经汤,分为治疗气血虚和气血淤两个类型,气血虚又分血寒和血热;血瘀又分血阻和血滞型:
1.1 《妇科玉尺》的调经汤[1]:组方:炒白芍、熟地、当归、炒川芎、焦楂、泽兰叶各1钱半(5.58g约于6g),炒川楝子、炒元胡、炒小茴香、生草、槟榔各1钱(3.72g约于4g),炒青皮8分(2.976g约于3g),炒砂仁、木香各5分(1.86g约于2g),方剂主治:妇女一切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经后腹痛,或呕吐,或发烧,或血痨,或久不生育,或室女经来腹痛。
1.2 气血虚,血寒性月经不调:当归身9克,熟地黄9克,白芍 9克,茯苓9克,香附6克,川芎6克,陈皮6克,牡丹皮6克,延胡索6克,吴茱萸6克,生姜6克(月经先期加黄芩9克,过期加桂枝、干姜、艾叶各6克)此方调经养血,温经散寒。月经不调,虚性经闭,痛经带下等证。古籍对此方评论:本方是常用调经之方剂,方中以四物汤调经养血为主,并辅以香附、陈皮,行气止痛,佐以丹皮、延胡索,行血祛瘀。吴茱萸温经散寒,而茯苓、生姜和中化湿作为引和药。共成调经养血,温经散寒之功。主要用于子宫虚寒、经闭、月经错后、痛经以及少腹发凉、久不受孕等。
1.3 血虚血热经血妄行:《竹林女科》调经汤药用两味:生地黄、当归各5钱(18.6g),主治产后血虚闭经,败血攻冲邪淫于心,胡言乱语,如见异物。营血虚损,邪气乘虚遂入,属血热妄行,邪气攻心,药用生地清血分热邪,随以当归补其血,行气血。
1.4 气血瘀阻闭经方:《妇科玉尺》卷一调经汤组方:当归、延胡索、白术各6克,香附、白芍、生地各4克,川芎、陈皮、丹皮各3克,甘草2克、 益母草9克。此方活血调经,治疗妇女经血瘀阻经闭。
1.5 逐滞通经:《妇科玉尺》卷四调经汤:当归、桂枝、赤芍各3克,炙甘草,细辛各0.9克,麝香0.15克(冲服),琥珀(另研冲服),乳香没药(另研冲服)各0.6克,主治产后因败血蓄于脏腑,循经流入四肢而化为水,以致面目四肢浮肿者,化瘀退肿, 破瘀逐滞调经。
1.6 气血凝滞经血不行:《万氏女科》药用:酒炒归身、赤芍、丹皮、炙甘草、陈皮各1钱(3.72g约于4g)、 细心、炒干姜 各5分(约2g),主治产后浮肿败血不尽邪气侵经,气血凝滞不行,四肢浮肿乍寒乍热,加桂心赤茯苓各1钱(约4g),生姜做引子。
1.7 气血虚,经血瘀滞综合性的《女科秘要》调经方:川芎7分(约3g)、当归、生地、益母草各1钱(3.72g约于4g)、白芍、丹皮、茯苓各8分(2.976g约于3g)、甘草3分(约1g)、姜3片、枣1个。闭经 四肢浮肿,血热先期过期,黑紫色血块加酒炒黄连7分(约合3g);血寒过期加煨生姜肉桂各3分(1g), 临期行经作痛加元胡青皮8分3(约合3g);积块加苏木、桃仁5分(约合2g),量多加黄芩炒蒲黄8分(约合4g);纳差加白术8分(约合4g)、陈皮砂仁5分(约合2g);多痰带下,加天南星、苍术各5分(2g);乏力面色苍白加黄芪8分(4g)、人参5分(2g)。
1.8 银川中医院老中医朱汝藩自拟调经汤[2]:香附子15g 丹参15g 乌药10g 川芎10g厚朴10g 川楝子10g 益母草10g当归10g 柴胡10g 方中归肝经药物有香附子、川芎、乌药、柴胡、川楝子、木香,主治肝气郁结性闭经,以疏肝理气,调理经血为主,厚朴、丹参、益母草、当归,疏散宣通解郁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1.9 王春芳调经汤[3]:药物组成:当归10g,泽兰10g,红花10g,桃仁10g,茺蔚子10g,枸杞子10g,王不留行10g,香附12g,女贞子12g,菟丝子12g,玫瑰花4g,甘草3g。此方滋补肝肾类中药配伍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排卵期出血,腰酸、小腹疼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方剂功效: 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引血归经。此方也用于引产刮宫,精气血亏的经行腹痛,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