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7-28 09:53 分类:政策解读
虽然美国的“精准医疗计划”号称,将建立超过100万人的全基因组数据库,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表示,目前暂时没有单独创建一个“生物银行”的计划。
一种更经济的做法是,将美国200多家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超过200万人群样本的数据整合起来。然而,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各个基因库和医疗信息记录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在2012年,英国就提出了10万人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美国之所以落后于欧洲,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国多如牛毛的基因测序公司及机构之间竞争激烈,且它们之间采用的标准并不统一,存在兼容性的问题。
塞莱拉基因公司创始人克莱格·文特尔对于数据整合表示质疑:“由于会触及有关医学隐私权的法规规定,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数据库混在一起使用。”柯林斯则回应说:“整合数据库的做法充满挑战,但并不是不可行,当然我们还需要为此付出许多努力。”
美国Cepheid公司健康经济部高级经理刘苗苗表示,将生物样本库、电子健康记录和病人的病例联系整合到一起,是精准医疗重要的一环。在这之后,如何让这个庞大的数据库为各方所用并且负担得起,也很重要。
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新任主席维克托·祖(Victor Dzau)在《柳叶刀》上撰文称,未来50年里,精准医疗计划将为美国医疗领域创造数千亿美元的价值。他利用健康仿真模型对六种疾病风险进行预估(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肺病和中风),并得出结论:若能够减少50%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将在50年里创造6070亿美元的健康效益;降低10%的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病率,也将分别产生960亿美元和7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这种乐观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质疑。有人指出,预测模型基于的两个关键假设,并没有得到证据支持。同时,大多数的个性化疗法的确可用于减缓肿瘤生长及一些罕见病的治疗,但并不意味着同样的模式可以复制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例如心脏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还有批评者认为,精准医疗目前在这些领域所具有的局限性被忽视,而被描绘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北大医学部医学遗传学系副主任黄昱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一部分罕见病和其他单基因疾病,精准医疗也许可以做得很好。但对于大部分的常见病,精准医疗目前还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目前的精准医疗方案过于昂贵。比如,分子靶向药物安维汀在美国用于治疗结肠癌一年的费用为10万美元;黑色素瘤药物Yervoy三个月治疗费用高达12万美元;治疗罕见病“阵发性夜间血尿症”的soliris是世界上价格最为昂贵的单一药物,每年的治疗费用高达40.95万美元。
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蔡冬坡表示,虽然美国的医疗保险系统能为病人分担很大一部分费用,但这些成本终将由社会买单。现如今美国医疗系统总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约3.2万亿美元,这样庞大的支出是否可长期持续下去是个问题。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卫生政策顾问阿图尔·加万德认为,精准医疗并不是万能的,不应该为此停止呼吁大家多去锻炼以及合理饮食。他指出,精准医疗计划的推行将使美国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每年增加7500亿美元,这相当于整个国家的中小学教育预算。在他看来,如果能从中节省出一部分,用于学校等推行锻炼和营养计划,更为实际。
此外,精准医疗的核心——基因信息采集面临个人信息安全壁垒。越来越普及的基因检测和可穿戴设备,引起人们对于个人健康数据和隐私安全的担忧。很多情况下,用户尚未意识到自己的健康数据已经被监控。虽然一些公司对信息的匿名化处理多少会起到一些保护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计算分析和整合不同数据组等手段,足以识别个人身份或追踪个人行为。
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借“蓝色按钮倡议”提出了“病人是自身数据的所有者”的理念来保护病人的个人隐私。刘苗苗表示,精准医疗时代的科技更新速度太快,对监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