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11-25 09:22 分类:政策解读
医学美容教育网讯 广东省医改办正在制订《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将通过简化审批手续、探索公私合作、推动多点执业等方式,扶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措施》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店经行政审批加挂诊所牌子。解放医生、护士和药店,允许公立医院医生、护士与医院签订灵活聘用合同,到社会办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目前,中国现实中依然处于医生定点执业的状况。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公立医院,各地和各级医院医疗水平差异极大且分布不均的情况严重。在医疗改革中,决策层一直努力推行多点执业与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亦曾出台不少政策措施,但至今仍未有突破性进展。
从2009年原卫生部首次提出要“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至今,已经过去了6年,而今年1月最新出台的政策,已经取消了医师多点执业需要医疗机构审批的规定,只需报备。然而,现实中的多点执业依然非常尴尬,年轻医生不敢申请怕影响晋升,主任级医师又已满负荷工作无暇兼职,最后多点执业的申请变成了勇敢的代名词,远远无法常态化。
实际上,中国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评价体系都是集中在公立医院而非医生身上的,在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下,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多点执业无法为双方带来益处,公立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将多点执业当作一种职业常态。社区医院、诊所等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在缺乏医生资源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发展。
由于医疗资源的集中,医生对公立医院的依赖十分严重,多点执业很难有实际效果。要实现多点执业及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首先需要为持有执业医师执照的医生一个自由选择执业方式、有充分竞争能力的环境,让医生不只是依赖医院而存在。这一环境,不仅需要一个医院管办分离,亦需要建立一套独立于医院之外的医生评价体系和自律约束规范,即在保证医生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办医体系。
此次《措施》中提出的,“签订灵活聘用合同”,从形式上有限度为医生松绑,为实现多点执业常态化奠定了程序基础。然而,若要保证多点执业的有效实现,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现实,例如,医生有自己的病人是否可以使用医院的病床、器械和护士,即签订灵活聘用合同的医生是否会得到相应的资源,而在他们签订灵活聘用合同后,在市场上是否有渠道能让他们接触病人并实现和在公立医院全职执业同等甚至更多的价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条突破性新规则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实现医生多点执业、促进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其实大可借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一直被各界看好,但焦点多集中在网上诊疗,出于安全及监管难度考虑,目前网上诊疗已被喊停。但其实互联网医疗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讲,更大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或许在于打破原有的医疗体系资源倾斜,将医生从对医院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互联网医疗本身去中介化的特质,为医生个人与病人的接触提供了医院以外的渠道,而这种渠道本身就有助于形成一种评价体系。
在国外,已有非常成功的案例,2007年创立的ZocDoc,就是根据地理位置、保险状态及医生专业等要素为患者推荐医生,并可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预约,收费模式是向个体医生收费对患者免费。当然,这种医疗界的Uber,需要医保制度的配合和医生自由执业的大环境,但反过来,借力医疗界的Uber,也可以倒逼医疗改革和医保制度的调整完善。
灵活聘用合同是医疗改革中的程序突破,但要化解多点执业的现实尴尬,仍须好好借助互联网医疗的力量,激活个体医生,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降低就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