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4-15 10:00 分类:政策解读
医学美容教育网讯 在浙江省宁波市中,有很多家医院开始对医生潦草病历进行整治。一些医院还专门制定了《医院门诊初诊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将字迹当作病历质量评分的一项标准,并且考核结果每个季度公开通报。
就在前两天,浙江一家名为李惠利的医院发出通报,对七位“狂草医生”作出扣发奖金的处罚。
医生写好病历本,就像要求老师写好板书一样,这应该是从业者的基本职业规范,而且相关部门对此也有明确规范,根据卫生部在2010年修订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便对各医疗机构的病历书写行为进行详细规范。
为什么有些医生会写不好“病历”呢?是书写技能的退化吗?从那些晒出的“狂草病历”来看,显然不仅技能的退化,至少从态度上看,是存在严重问题的。有医生对此给出的说法是,“病人太多,来不及写”。
在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下,“病人太多”或许是一个真实的现实,但是,这就好比,能否因为课时太多,就可以让老师在黑板上信手涂鸦呢?
写好病历,既然是作为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那就应该本着对病人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认真写好病历本。正如新修订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所言,对病历书写进行规范,不仅是为了提高病历质量,更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狂草病历不仅对患者的就医造成了障碍,从一些见诸报端的案例来看,“天书病历”现今也成为法官办案过程中找证据、辨真假的一块绊脚石,甚至可能影响到审判结果的公平性。
事实上,如果连病历都不能写好,一个由此可以推及的猜测是,姑且不说对病人的病情诊断能否客观准确,对病人的态度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这样的“狂草病历”,恰恰正是某种不耐烦、不负责的情绪流露。即便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未来的诊疗将更多地出现电子病历,但是,这种态度的存在,显然不会因为介质的改变而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病历的过程,就是一个与病人进行沟通的过程。医生在就诊过程中,除了需提高个人的医术水平,加强个人的医德自觉外,应特别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比如在就诊中察言观色,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照顾患者的求医心理,有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用通俗的语言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心中有数,比如认真细致地做好病情记录,让病人感受到自己的“被尊重”。做好了这些最基本的工作,才能建立起医生与患者的信任,才能让患者不致产生错误的判断。
患者的失望和愤怒,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自己的病情无法控制,而是在整个过程中缺乏安全感,缺乏对医生的信任,而良好的沟通,正是修复这些问题的重要法宝。
事实上,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院,让学医的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对患者的察言观色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遗憾的是,在国内的很多医学院里,这样最基本的行医技能培养,却往往被忽略了。于此而言,让医生们写好病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甚至可以成为改善医患关系的切入口。
此次浙江宁波的多家医院开始了对医生潦草病历进行整治,当然是值得点赞的,希望这样的制度建设能形成看得见的倒逼力量。不过,都说医者父母心,真正能实现救赎的,恐怕还是在于医者自己,能够将心比心地体谅患者之难。
而养成这种职业道德自觉,又需要建立在成体系的医德教育中,让从医者在医学教育中,不仅学到精湛的技能,更能修炼出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