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边缘既得利益集团对医改的误导

发布于:2015-01-13 16:12  分类:医改动态

手段五:操纵媒体和舆论宣传。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医学会就每年花费上千万美元在广播、杂志以及报纸上攻击美国全民医疗计划。1993年,由美国健康保险协会(HIAA)资助的经典“哈里与路易斯”在电视上以间歇广告的形式放映,用来反对总统克林顿倡导的医疗改革计划。在法国,“9大工业集团”在2002年总统大选前期,利用媒体直接攻击若斯潘政府医改计划。

手段六:操弄意识形态。1993年克林顿推行医改,美国医生协会雇佣了包括前总统里根在内的一批演员,在全国巡回表演,他们拿着苏联的镰刀锤子旗,告诉美国老百姓:如果让政府掌握医疗,美国就会从“自由世界”变成这个样子!在英国,自1998年工党上台以来的一系列医疗改革,也被保守派利益集团贴上“叛徒”“苏联社会主义”的标签。

这些现象的出现,虽然被各种各样的外表所包装着,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无利不起早”,通过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拿得上台面的、拿不上台面的办法,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西方国家,由于利益集团掌握着大量的媒体、记者和学者,所以他们所制造舆论的煽动性很强,而且,这些舆论宣传很巧妙,并不是直接站出来替自己的利益说话,而是打着为普通老百姓着想的旗号,把自己的利益诉求掩盖在其中,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很能蒙蔽人,以至于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比如,在2009年美国一次反医改的游行中,游行群众打出了“keep the government out of my Medicare”(政府不要干预我的Medicare)的标语。但殊不知,Medicare本来就是美国政府举办的最大的医保项目。这个项目的费用不断上升,背后正是医药利益集团追逐利润所推动。美国老百姓在媒体的轮番轰炸下,误以为政府干预才是他们看不起病的根源,看来利益集团的宣传确实很巧妙。

中国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当前,医改要继续深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形成的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链。根据各地摸底的情况,在药品出产价到销售价之间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差价中,医院和医务人员拿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而大部分被药品流通环节拿去了。一旦采取措施纠正这种情况,政府得民心,患者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但受损失最大的就是药品流通环节黑色和灰色的利益。

因此,从2011年基层医改实行新的药品招标制度以来,医药利益集团制造舆论、反对和误导医改的声音就不绝于耳。2011年下半年,一些媒体密集地发表了大量否定基层医改的报道,其主要口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取消药品加成之后,政府投入不足了,效率下降了,医生不干活了,患者外流了,药品配送不上了,等等。结论是一个:基层医改搞不下去。

从表面上看,这些报道是在“为民请命”,理直气壮。但是,经过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这些报道所点名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之后,发现这些报道要么是无中生有,要么是故意夸大,要么是选择性报道。例如,一篇报道说某地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药品配送不上”,但是经过了解,这种现象仅仅出现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头两个月,是新的配送企业磨合不到位造成的,从第三个月开始就能够及时配送了。一些患者反映的“药品少了”,是因为过去滥用的那些不合格的、不符合标准的药品消失了。

令人费解的是,一些学者,长期以来从来不关心基层,而是一直主张医疗市场化,现在为什么一下子突然变得关心基层、关心村医了呢?这样前后贯穿起来就能看明白,他们关心村医是假,借村医的嘴来否定基层医改是真。在基层医改之后,乃至到现在,确实有一些地方对村医的投入和保障仍不到位。但是这绝不构成反对基层医改的理由。要真正做到保基本强基层,首先要把大医院虚高的药费降下来,这样才有可能调整投入结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基层。而这些专家,一边表面上替村医喊冤叫屈,一边又不让大医院控制药费,甚至号称医改已经让医药产业“腥风血雨”了,声称“不能让砍药成为医改法宝”。这到底是在替村医说话还是在替药品流通行业说话,难道不是路人皆知了吗?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