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12-16 10:04 分类:医改动态
分级分工各司其职
早在2010年,我省便着手对省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分级分工管理。此次出台的分级诊疗、支付方式改革、重大疾病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医疗机构分级分工管理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分工和门诊、住院病人合理分布目标。
即村级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兼治小伤小病的门诊治疗和应急处置等,承担50%左右的门诊就诊量,实现“小病不出村”;
乡级在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村医培训、健康教育等任务的同时,需签约诊治50种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一、二级手术,承担40%左右的门诊和住院就诊量,实现“常见病不出乡”;
县级作为基层医疗的龙头,要签约开展100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开展三级及以下手术,承担10%左右的门诊和50%左右的住院就诊量,确保90%的住院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实现“大病不出县”;
对于部分病情较复杂、基层医疗机构无能力救治的病种,我省出台了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明确省、市级医院主要承担50种重大疾病的诊治,以及10%左右基层转诊危急重症病人的就诊量,开展四级手术,实现“急危重症再转诊”,同时肩负培养基层医务人员、引进普及高精尖技术等任务。
多点执业医生下沉
“老百姓看病愿意去大医院,认的是专家,如果我们的专家能下到基层,老百姓自然就不往上跑了。”郭玉芬介绍,这次出台的医师多点执业规定、多点执业医师考核暂行规定、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等系列文件,可以推动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固定、有序、紧密的多点执业联系关系。
在国家出台的医师多点执业框架规定基础上,我省规定实施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医师、省市级医疗机构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县级医疗机构中级以上职称和五年以上住院医师等三类医师必须进行医师多点执业,其中省市级医院医师在县级医院注册执业,县级医院医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执业。
通过省(市)帮扶县、县帮扶乡的联系关系,每年安排1000名副高以上医师下到基层,建立起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培养2000名专科医师,并加强专科建设、打造优势专科、健全完善诊疗科目、夯实临床支持专科基础。
同时,为了督促多点执业医师在第二、三执业地点如期完成帮扶带教任务,我省规定对多点执业医师在受援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活动、技术推广、业务指导、会诊查房、学科帮扶、人才带教的工作业绩、考勤记录、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岗位等级认定等工作挂钩,确保多点执业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各级专家下沉,是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快速提升服务能力的捷径,同时,相当于将预约门诊带到了基层,老百姓可以选择专家下来的时候去看病。”郭玉芬介绍,专家下基层服务,还可以起到筛查疑难重症病人的作用,当地解决不了的,可以及时转诊会带回上级医院,搭建起双向转诊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