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12-16 10:04 分类:医改动态
12月16日讯 医疗体制改革,需建立好相关的医疗体制,进行不断深入的改革,并且积累和总结相关经验。做好相关的体制改革,才能够真正的做好整体的改革。医改需要打好组合拳,即各种经验所得出的结果,进行相应的结合。构建一个就医的新兴格局。
近年来,民乐县大力加强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县妇幼保健院已经跟省城大医院同步,开展了新生儿抚触、游泳等项目,参合农民县外就诊率连续几年控制在10%,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1月28日,省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下发了一个通知,内含13个政策性文件,均围绕一个主题—分级诊疗。针对一项制度,同时配套13个政策性文件,这样的力度在近年来改革不断的省卫生计生委前所未有。为此,记者专访了分管此项工作的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郭玉芬。
分级诊疗势在必行
除了担任诸多行政职务外,郭玉芬还是医学博士、国内知名耳鼻喉专家。
“我每周要上半天门诊,每次门诊大约接诊70名患者,其中有50人都是当地县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就能解决的常见病。”郭玉芬无奈地表示,这是对紧缺优质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临床接诊和各级调研中,郭玉芬发现,目前,我省省市级各大医院接诊的患者中70%是农民,这些患者中又有70%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解决问题。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参合患者县外就诊率为24.64%,这近三分之一的患者花去的费用却占到新农合基金支出数额的50.74%。
“这些县外就诊的患者,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也比在当地就诊高得多。”郭玉芬以常见的腹腔镜胆囊炎手术为例,算了一笔账:在县级医院大致需要5000元,新农合报销70%,在市级医院大致花费9000元,能报60%,到了省级医院,费用总计就接近2万元,只能报50%。
郭玉芬分析,级别越高的医院,新农合报销比例越低,但支出的金额却更高,与此同时,个人自负的比例也越高,还不包括患者及陪员外出就医的路费、食宿费,而这部分花费有时甚至会超过医药费本身。
这样的问题和矛盾在全国普遍存在,在新医改步入深水区后,国家提出要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
“形成就医新格局的关键是推行分级诊疗,这项工作说来简单做来难,这次我们打出的是组合拳,环环相扣,可操作,易执行。”郭玉芬介绍,按照规划设计,在不增加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人才、设备、资金等医疗资源,5年之内,全省有望实现90%的住院患者县内就医目标,以目前的新农合筹资标准估算,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余8亿新农合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