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10-18 11:58 分类:医改动态
10月18日讯 医改工作面临的是有史以来的医疗体制改革,面对这改变传统的重大挑战,如何将医改工作结合现代的发展又要破除旧的制度根深蒂固的体制,坚持创新和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成都市一直以来致力于医改,不断的攻坚克难将医疗体制的旧思想就制度改善,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同时从根本上去改善人民群众的老大难问题。
2014年10月1日,成都市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工作的通知》,继2013年10月1日首批36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该名单再添33家县级公立医院成员。
至此,成都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作为医改进入深水区后的攻坚难题,成都完成重要一步。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启动以来,作为西部的经济重镇,成都在医改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可行性探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方案和一揽子医改政策,为最终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公立医院改革攻坚
按照方案设计,相较于首批试点单位分布于郊县,此次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医院重点聚集于成华区、武侯区、金牛区等主城区。成都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取消药品加成后,市民看病时,将不必再付出15%的加价,但医疗收费会相应进行调整”。
据了解,此举的着眼点在于保持医改新政顺利推进的“动态平衡”: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上,保持县级医院的财务健康,同时为各级财政寻找一个持续投入、稳健的可行性路径。
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市县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人均每次花费133元,其中药品费63元。据药品加成率测算,县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人均每次花费中,药品加成约7.5元,取消药品加成后,将相应降低约7.5元。
新津县是成都最早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该县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自2013年开始取消药品加价试点以来,县级试点医院上一年度的资金缺口共计2000万左右,全部让利于患者。这笔钱将通过三个部分补充:70%依靠调整相关物价、20%依靠各级财政资金兜底、10%依靠医院内部消化”。
根据经济观察报掌握的材料显示,调价部分主要的方向是降低药品、高值耗材价格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方面的收费,同时提升护理、手术、床位、诊疗和中医服务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据记者了解到,提升部分的费用大部分均可报销,不由患者支付。
财政补贴部分,在省级财政补助时,将根据各区(市)县的财力状况按一圈层3:7、二圈层5:5、三圈层7:3的比例分配补助资金。县级财政在省和市补助的基础上,承担20%财政补助额的“兜底”责任。
成都医改攻坚的背景是国家“确立医改时间表,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按照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系统评估试点经验,梳理总结试点模式并加以推广。
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根本目的在于破除“以药养医”的怪圈,解决看病贵的难题,但显然,只靠取消药品加成这一项措施,仍无法撬动整个医改板块。为此,成都结合国家政策,配套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推动社会办医、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等。
成都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下一步将在财务核算、人事分配、采购机制和价格机制等方面出台综合改革措施,以此激发公立医院加快改革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