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08-28 15:31 分类:中医推拿美容技术
自古到今,推拿按摩都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古今医家对于不同疾病、不同部位的手法及操作方向、力度、频率、补泻等作了大量的研究探讨,适当的手法能够激发和控制循经传感,对于疗效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社会一心理一环境一工程医学模式,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它看到的是病而不是人,忽视了社会、环境、心理对疾病的影响,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因素。任何用以祛除疾病的手段都会对患者心理环境有影响,与其它非专门性心理疗法相比,推拿按摩治疗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更明显。在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密切的肢体接触,柔和舒适的手法抚摩,可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缓解紧张状态,更容易通过交谈、解释等语言沟通,使患者对于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消除焦虑心理,增强治病信心,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手法方向不但决定补泻迎随,而且从局部意义上看,同一穴(部)位可由手法方向不同,循经传感方向不同,治疗作用有异,治疗病种也不同。如:顺时针摩腹时,有明显的通便导滞作用,是为泻法;逆时针摩腹时,则可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是为补法。根据经络迎随补泻理论,手法操作运动方向与经络走向一致为补,与经络走向相反为泻。根据手法方向调节补泻在小)匕推拿中运用得特别广泛,如:捍脊从下向上捍,可调阴阳、补气血、健脾益肾,提高免疫力为补,推脊从上向下推,具有清热之功为泻;《幼科推拿秘书》曰:“自龟尾擦上七节骨为补,自上七节骨擦下龟尾为泄”,事实上,临床中向上推七节骨能温阳补泻,向下推能泻热通便。
一般对局部组织施以弱刺激,能活跃、兴奋其生理功能,反之,强刺激则起到抑制作用。根据这个原理,治疗脾胃虚的患者,在脾俞、胃俞、中肮、气海等穴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进行较长时间的有节律的刺激,可取得好的疗效;治疗Arms肌痉挛时,在Arms穴用点、按、弹拨等较强的手法作短时间刺激,痉挛即可缓解。治疗肝阳上亢而致的高血压病,可在桥弓穴用推、按、揉、拿等手法作重刺激,平肝潜阳,从而降低血压;治疗脾肾阳虚、痰湿内阻而致的高血压病,则可在腹部及背部脾俞、’肾俞用推摩等手法,作较长时间的轻刺激,温阳健脾化湿,从而降低血压。手法的轻重,因各人的体质、施术部位、接受刺激的I}}值而异。临床上多从患者的酸胀感来衡量,产生较强烈酸胀感的为重手法,轻微酸胀感的为轻手法。
频率是推拿手法的一个重要物理特性}“},与手法的刺激量成正比关系,影响推拿手法频率范围因素有很多,主要取决于手法的特异性、手法力量的大小及治疗口的等。从运动学的角度看,大多数手法都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手法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仅是量的变化,但超过一定范围的变化,则出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一般频率的一指禅推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营卫的作用,而高频率的一指禅推法则具有活血消肿、托脓排毒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早期痈疖等疾病。因高频率的手法,能量扩散少,能有效地深透于组织中起到“清、消、托”等作用,相当于泻的效应,反之则为补。在临床,针对不同病情,手法的频率可影响补泻性质,如《小儿推拿秘诀肘旨出:“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手法频率影响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手法的补泻是指在中医辨证思想指导下,借助介质以适当的手法、力度、方向、频率、时间,作用于体表相应部位和穴位,调整机体生理功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事实上,当机体阴阳平衡时,这种补泻作用并不突出,而在邪正相争,阴阳气血盛衰明显时,则能充分表现出来。区分手法补泻崭时没有统一标准,一般来讲,能激发正气的手法即为补法,具有升阳、兴奋或营养机体,促进脏腑生理功能等作用。补益类手法多具有顺经络循行方向操作、向心性或顺时针;手法轻柔;手法操作频率慢;操作时间长等特点。能祛邪气的手法即为泻法,有降温、抑制脏腑生理功能,祛除外邪、调畅气机等作用。清泻类手法多具有逆经络循行方向操作、离心性或逆时针;手法较重;手法操作频率快;操作时间短等特点。补和泻只是相对而言,不能决然分开,很多时候补泻作用可以同时存在,两者相互促进,泻中有补,补中有泻。
总之,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是关键。努力让人们对推拿手法有全新认识,使其在保健、干预未病、防治亚健康、治疗疾病等方能发扬光大,是每一个推拿按摩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