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7-09-26 15:36 分类:其它
小孩子的口腔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有些是因为疾病引发的,有些是因为自身发育的特殊现象,作为妈妈的你知道怎么判断与应对吗?
口腔百科|小孩口腔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多少?现在就告诉你怎么判断与应对。
一、创伤性溃疡
1、小孩子的表现
进食会疼痛,所以小孩子不愿吃东西。
2、引发原因
由于吃饭时不小心被牙齿咬伤形成的居多,也可因为某些尖利的物体刺伤口腔黏膜所致,如被鱼刺扎伤,通常是单个的溃疡。
3、病状特征
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差不多,最常发生在颊黏膜或舌头上。
4、应对方法
局部用药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同,愈合的速度较快。妈妈要注意控制小孩子吃饭的速度,不要狼吞虎咽,以防再被咬伤;吃鱼时要将鱼刺择干净再喂给小孩子;不要让小孩子含着棒棒糖、筷子等玩耍,防止口腔黏膜被刺伤。
二、复发性口腔溃疡
1、小孩子的表现
溃疡面有比较剧烈的烧灼痛,在进食碰触或刺激时更明显,让小孩子不敢进食,虽然看起来很饿,但一吃东西就哭闹。
2、引发病因
这不是感染了什么病原体,而是与小孩子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关,且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小孩子患病的几率比较高。另外,偏食、消化不良、发烧、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压力大等因素都会诱发溃疡反复发作。
3、病状特征
好发于舌、唇、颊黏膜,可以只发生一个,也可以同时出现多个。溃疡表面为圆形小凹陷,有一层淡黄色的伪膜,周边充血发红。
4、应对方法
一般1~2周可以自行愈合,溃疡局部可使用冰硼散、锡类散等缓解疼痛,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生活调理也很重要,做到膳食均衡、清淡饮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放松心情、注意口腔卫生等,这也是防止病情反复发作的有效方法。
三、马牙
1、小孩子的表现
一般没有不舒服,有的小孩子因为马牙比较多,可能局部有发痒、发胀的感觉,吃奶时爱咬妈妈的乳头。
2、引发原因
这不是乳牙,而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细胞聚集和角化形成的“上皮珠”,属于新生小孩子正常的生理现象。
3、病状特征
长在牙龈边缘或上腭,像米粒大小的黄白色小球球,有些像刚刚萌出的乳牙,数目不一。
4、应对方法
不需要治疗,大多数马牙会在1个月内自行脱落。妈妈一定不要用针挑或用布擦马牙,否则会损伤小孩子的口腔黏膜,容易引起感染。
四、疱疹性口炎
1、小孩子表现
出现口腔黏膜疱疹之前,小孩子可有发烧、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妈妈会比较容易发现小孩子有发烧、没精神、不爱玩儿。口腔黏膜的水疱和糜烂、溃疡面有痛感,进食时更严重,所以小孩子表现出流涎、哭闹、拒食。
2、引发原因
这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食具和衣物间接传染。传染方式主要为直接经呼吸道、口腔、鼻、眼结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小孩子体内。发病年龄以6个月~两岁最为集中。
3、病状征
成簇的小水疱可出现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邻近乳磨牙部位的上腭和牙龈边缘最常见。小水疱容易破,形成较大面积的糜烂面。
4、应对方法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做任何治疗,7~10天也可自然痊愈。如果治疗,小孩子可以恢复得快一些:一方面是全身抗病毒治疗,口服阿昔洛韦或利巴韦林;另一方面是口腔黏膜病变部位涂擦阿昔洛韦软膏、锡类散等。对已经添加辅食的小孩子,妈妈不要给他吃过热和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防止刺激疱疹的糜烂面加重疼痛。患病小孩子不要与别的小朋友接触,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五、鹅口疮
1、小孩子的表现
一般没有明显的痛感,不影响吃奶、睡眠。病情严重时可能有痛感,小孩子会有烦躁不安、不爱吃奶、低烧等现象。
2、引发原因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多见于小小孩子,尤其是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小孩子也容易发生。从妈妈带菌的产道、消毒不彻底的奶瓶或奶嘴、被污染的日常用品(如衣服、尿布、玩具等)都可能让小孩子感染白色念珠菌。出牙阶段的小孩子因为牙龈不适会经常吃手、咬东西,这也是感染的常见原因。
3、病状特征
发生在口腔黏膜表面,呈白色小点或小片状,略凸起,面积大小不等,可逐渐融合成大片。鹅口疮有时与小孩子吃奶后口腔里留下的奶块很难区别,妈妈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一下斑块,如果很容易擦掉就是奶块,不容易擦掉就是鹅口疮。
4、应对方法
制霉菌素是治疗鹅口疮的良药,将1片制霉菌素片溶于10毫升白开水中,或将药片研成粉末与适量鱼肝油调匀,涂擦小孩子的鹅口疮,每4小时涂1次,两三天后就可痊愈。除了治疗,还要做好小孩子的个人卫生,各种用具要保持清洁,特别是奶瓶、奶嘴要清洗和煮沸消毒。喂奶前妈妈要洗净双手、清洁乳头。
温馨提示:口腔百科|小孩口腔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多少?作为妈妈的你,要清楚的了解这些症状,和小孩子不吃饭所表现出的状况,及时给小孩子治疗,免得小孩子受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