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遇困境 全科医生资源少收入偏低

发布于:2014-10-22 15:39  分类:资讯头条

10月22日讯 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医改已经渗透到各个地方。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医改的深水区,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创新,大力实现医改的伟大目标。同时,医改工作也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境,社区医改就是一个典型的困境,全科医生资源比较短缺收入水平也比较低。

2005年就任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时,韩琤琤对全科医生还有着本能的抗拒。

她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以前都是医生坐等病人上门求诊,现在医生得主动提供服务,这种变化让我挺不适应。”

韩琤琤记得,当时不少医生都对即将“沦落”为全科医生想不通,请调报告、辞职报告纷至沓来。

现在,韩琤琤每年仍会接到离职申请,但她确信:公众、同行对全科医生的接受度、满意度正在改善。并且,全科医生的职业前景与中国医改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全科医生没有未来,中国医改就很难成功。”

韩琤琤的判断依据是:中国医改饱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如果说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看病贵”的关键之招,那么,调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和医疗机构功能错位,就是破除“看病难”的根本之计。而后者的核心,恰恰在于构建分级医疗制度、社区首诊制度等科学、经济的就诊新秩序,发挥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中国新一轮医改启动两年后,亦显现出对全科医生制度的厚望:2011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中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随后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制度,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有利于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医疗卫生改革,提出“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的任务。

种种迹象表明,以全科医生制度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改革,被寄托了中国医改星星之火的希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