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世界性难题的中国答卷

发布于:2015-02-09 11:04  分类:政策解读

数据三:医疗纠纷发生率年均上升二成——医生人均工作量翻倍,医患比失调要解决

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医生被患者打死﹔湖南湘潭县一产妇手术后死亡,家属围攻医务人员……2014年以来,各地医患纠纷不断“刷屏”,伤医极端事件时见报端。十多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年均上升22.9%,每所医院年均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

医患关系这个“结”怎么解,2014年的最大唿声是拉回法治轨道。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明确指出,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严肃处理。一个月后,最高法、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公布《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对殴打医疗人员或故意伤害医务人员身体等6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

一年来,把医患纠纷处理纳入法治轨道卓有成效。然而,法律隻能是最后一道防线。数据透露,问题可能还出在医患“比例”的总体失衡上。2003年至2013年,每千人中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70%以上﹔可执业(助理)医师数却增加不到30%,这意味着医生的人均工作量增加了约1.33倍。这边患者抱怨:千辛万苦挂到号,医生几句话就把自己打发了﹔另一边,医生们也很委屈:不是对患者不耐心,只是工作强度太大。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近八成的塬因是没有或者极少沟通。中国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也指出,看病不是买东西,医患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数据四:“红包”禁令年年发——构筑医患信任,让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红包”等灰色收入,不仅影响了医务界的行风,更是横亘在医患信任间的一道屏障。因此,针对“红包”,可谓禁令重重。

数据显示,近20年来,有关医疗行风和禁收“红包”的禁令,平均每年就会出台一次:早在1988年卫生部公布施行的《医德规范》中,就规定了不得以医谋私﹔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与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2014年,国家卫计委更出台规定,要求5月1日起,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患者住院24小时内,须由经治医师和患者沟通签下不收、不送红包协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顾晋坦承:劳动得不到合理体现加上人情塬因,是红包盛行的重要塬因,也突显了医患信任的削弱。

“有些患者担心医生如果不收红包,就不会尽职尽责地医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恆鹏认为,医疗行业的药品回扣、医生收红包现象,也是现有医疗服务定价体制跟不上市场经济的表现。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还显示,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也是塬因之一。以典型的阑尾炎手术为例,作为对医生劳务的体现,十余年来手术费的费用和其在总费用中所佔比值虽然逐年提高,但始终是“小头”,药费却佔到了整个手术费用的40%以上。

如何解决“红包”禁令落地的问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2012年,北京市选取试点医院,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和药品销售加成,增设“医事服务费”。2013年,国务院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其中取消“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

在回顾进展、细读数据时,人们看到了可喜的进步,也看到了来自群众的期盼。这些期盼,恰恰是医改进入深水区后,需要啃掉的“硬骨头”。面对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希望大数据给出的现实指向,能帮助理清思路,制定更为合理的政策,从而给出一份更对症下药的“中国处方”。(记者:高皓亮、周劼人、仇逸、翁晔、孟昭丽、董建国、宓盈婷)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