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2-09 11:04 分类:政策解读
医学美容教育网讯 岁末年初,医改这个长“热”不衰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从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到基本药物制度出台,再到2014年大病保险、分级诊疗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深化突破,最近十余年间,中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提交了一份医改世界性难题的中国答卷,效果怎么样呢?且看我们用数据来解读。
十余年来,把患者留在基层一直是“医改”的目标之一。为了留住患者,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谓下了“血本”,一方面不断提高基层就诊的报销比例和范围,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基层诊疗水平。基层始终是重中之重。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将综合医院分为中央属、省属、地市属、县级市属、县属等五级进行统计,从过去十多年统计的医院各项收入佔比来看,县属综合医院的总体收入中,财政补助所佔比例始终遥遥领先。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教授指出,十余年来,政府投入更多地向农村、基层倾斜,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县有达标县医院的目标基本实现。
但数据也指示了应该完善的方向。从绝对值上看,中央属、省属等大医院,依然是财政投入的重点所在。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採访时也坦承,尽管中央一直提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但财力、物力这些医疗资源配置,在现实中都存在倒置现象。
“单靠医保报销比例等经济杠杆,难以真正留住患者。”上海復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震建议,政府在加快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后,应当设置就医门槛,要求患者必须先到基层医院,实施分级诊疗。
在基层“留人”上,江苏、四川、浙江、青海等地已经率先迈开了步伐。2014年10月,国家卫计委提出,适时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启动分级诊疗试点。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12年,农村地区每千人中,执业(助理)医师数增长近35%。而在就诊人次方面,2005年至2013年,作为基层的一、二级医院,其诊疗人次总和也超过了全年医院总诊疗人次的一半,二级医院更是一直以来的中流砥柱。
但数据也显示了一些问题,叁级医院的诊疗人次一路高歌勐进,2012年后更是高居首位,如何让大医院不再人满为患,解决“大医院医生累死,小医院医生饿死”的难题,也是百姓的期盼所在。
数据也给出了解决的方向。十余年来,虽然农村医疗健康人才增幅显着,但对比之下,城市每千人中执业医师的数量和增幅都远高于农村。
为此,国家于2011年启动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群众培养健康“守门人”。如今,江苏、山东等省已基本实现为每个乡镇培养1名合格全科医生。北京等地更确定了按人才自身的层级、能力和其贡献来确定薪酬的做法,让医生不再是“在大医院就挣得多,在基层就挣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