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1-19 09:26 分类:政策解读
医学美容教育网讯 过度医疗是医疗服务行业的一大顽疾,不仅违背了临床医学的规范和伦理准则,超额耗费着巨大的医疗资源,还进一步恶化着医患关系。日前,记者采访多位省内多年从事卫生政策研究的专业人士,剖析过度医疗的深层原因。
“建起笼子来,就得养鸟!公立医院过度扩张引发的过度医疗、过度消费不容忽视!”一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公立医院规模的大举扩张,投入巨大,要尽快收回成本,就得从病人身上“赚”回来,医院公益性就难保证。
“新医院建起来了,一下增加1000多张床位,有了床位,就不能空着,病人‘被住院’的现象就在所难免!”这位业内人士提醒,公立医疗机构膨胀,从宏观角度,政府应该监管起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逐利性水火不容。
我省的一些城市地区,尤其是几个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区,已经超出国家“每千人4张床位”的标准,但在医院片面gdp“指挥棒”的指导下,一些大医院继续盖大楼、增病床的扩张冲动却依然强烈。这种扩张还会造成“虹吸效应”,加剧城乡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加剧看病贵、看病难。
医疗市场具有“供给引导需求”的特点,如果医院规模像房地产一样疯长起来,受损失的是百姓、政府的钱包和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多次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严禁扩充床位,说明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
“为什么医生现在会过度医疗、开大处方,而十几年前没有?因为药品即使是在集中招标采购后,仍有较大利润空间。”这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只要中间流通环节的“水分”挤不净,医药代表就有“操作”空间,过度医疗就不可避免。
“市面上卖1.6元/支的头孢曲松钠,招标价就能高到5元、8元,甚至十几元!”药品、耗材、检查价格虚高问题,喊了这么多年,却因为涉及的方面太多,并没有多少改变!目前的难题是:如何既通过医院“二次议价”把价格虚高的部分压下来,又不触及“政策红线”。
药品是特殊商品,都要通过医生开方才能用到病人身上,“开药就有钱,不拿白不拿”的惯性思维已成为当前医改纠偏的切入点,但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群众看病花的钱,很多没能用到“刀刃”上!患者多吃了很多不该吃的药、作了不少没意义的检查;但利润,医院却并没有拿到,大部分钱都让药品、器械商给赚走了,其中一部分则按一定比例流到医生手中。
“医护人员劳务和技术价值没能合理体现,‘推动’其从药品、器械等地方拿回扣,引发过度医疗现象发生。”一位专业人士分析认为,现在很多医院都在探索适合医疗行业的薪酬制度,但一直破不了题。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长的行业,而目前的薪酬制度却并不适合行业的特点。医院是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参照公务员工资标准,职称跟工资挂钩,各项工资、补贴、福利加起来每月最多不过4000元,而医生就会认为这跟他的社会价值不符。
尤其近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规出台以后,原来医学专业本科毕业是5年,现在采用5+3模式,需要8年才能拿到住院医师资格证,要成为专科医生还需要两年。开始工作已经30岁左右了,很多年轻医生心理不平衡怎么办?就会“明里不够,暗里补”:开大处方、拿提成。
近年来,为改变事业单位原来“大锅饭”的局面,各家医院都纷纷实行“绩效考核”改革,医院及医生收的病人越多、用药越多、开的检查越多,收入就越高,医生工作量多少与其收入挂钩越紧密,是出现过度医疗的又一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