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4-10 16:14 分类:医改动态
4月10日讯 两张不一样的“签发单”折射医改之变。医疗体制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医疗体制改革重点是要将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问题解决,更深度的进行医疗服务上的提升。
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在路上”。这项改革源自顶层设计,其时代背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给出了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与任务。
2014年7月,上海率先启动司法改革试点工作,4家试点法院和4家试点检察院,以及新成立的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成为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探路先锋”。试点已经过去大半年,最近,新华社记者走进多家试点单位,近距离感受“司改”的变化。
两张不一样的“签发单”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是中国数百个中级法院中,首批开展本轮司法改革试点的中院。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方案》,上海市二中院入围试点单位;2014年7月,上海市启动司法改革试点工作,该中院同样入选。
上海市二中院刑一庭,主要审理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期的一审暴力犯罪案件,有4个合议庭、14名法官和3名法官助理。副庭长王智刚给记者看了两张纸头:
第一张,题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拟稿纸》,红色字体,从上到下印着“签发”“审核”“主送”“抄送”“承办单位”等栏目。改革以前,合议庭审理的部分案件,就是这样层层向庭长、院长送审,最后由分管院长签发。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要待领导签发之后,才能定稿。
第二张,题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律文书拟稿纸》,黑色字体,主要栏目是“合议庭成员联合签署”,有三个一模一样的格子,参加合议庭审理的三位成员:主审法官、承办法官和参审法官,要在自己的身份上打钩,并署上姓名、日期。这样,一份法律文书就可以定稿。三个人,一人一票,案子怎么判,合议庭说了算。
当然,法律规定需要提交审判委员会的案件,主要是死刑案件,则需要由审委会委员讨论,投票决定。“这一类案件数量少。除此之外,包括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都是合议庭定。”王智刚说。
这一轮的司法改革有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就是司法责任制。形象地说,就是“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而此前,“审的人不判、判的人不审”的现象,在中国法院的审判实务中普遍存在。“签发单”的变迁,折射的就是“由审理者裁判”这一环节的落到实处。
当前,司法界已经形成一个普遍共识:审理案件的人,是对案情最为了解的人,也是最有权作出判决的人;法院的院长、庭长,职务虽然比法官高,但如果要审判一起案件,就应作为合议庭成员去了解案情、审理案件。
当然,合议庭或主审法官也有吃不准、拿不定的时候。这时,主审法官可以提请召开审判庭内的主审法官联席会议,或者跨审判庭的专业法官会议。“这种会议,更像是一种‘头脑风暴’。大家不对事实进行评判,而是对法律适用发表意见。”民二庭主审法官卢薇薇说,“意见没有强制力,仅供合议庭参考。”
据统计,自2014年4月以来,上海市二中院已经累计就226起案件召开主审法官联席会议和专业法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