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成为医改中的标杆样本

发布于:2014-10-22 15:27  分类:医改动态

10月23日讯 在医改工作的进程中各个地方公立医院体制得到了多多少少的改善,在实际的医改工作当中,切切实实为民生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医改工作当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标杆医院,对于全国医改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北大医院就是一家通过医改实现利民惠民的标杆医院。

北大医院是一个标本,具有示范作用,医院在管理与改革中,不求大,不急功近利,只求稳、求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8年前,刘玉村参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院长应聘答辩时就提出,医院的办院宗旨将继续秉承“厚德尚道”的院训,坚持“以人为本,员工至上”的办院理念,以“继承、创新、和谐、竞争”的办院方针,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和谐的环境中良性竞争,将北大医院建设成为“员工工作的乐园、人才培养的沃土、科学研究的殿堂、医疗服务的圣地、国际交流的中心”。

8年后的今天,北大医院正沿着当初刘玉村预设的轨道有序前行,进入了百年历史中的“最好时期”,可谓“政通人和”。

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手术例数等医疗指标近几年均逐年递增20%左右,远高于北京市同类医院平均水平;医患纠纷从2006年的2.29‰下降至2014年的1.18‰;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均名列前茅……

在医疗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北大医院坚持先文化、后经济、核心价值促发展的路径,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索之路。

先举文化大旗凝聚人心

作为我国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医院,成立于1915年的北大医院是位于北京老皇城内唯一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也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

悠久的历史为医院积淀下深厚底蕴的同时,也为医院的发展积累下了各种问题与挑战。

由于种种历史遗留问题,北大医院在2006年党政领导班子的换届前期,跌入了医院发展的谷底,医院人心涣散、抱怨声频发,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难以保障,医院负债经营……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刘玉村上任伊始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迂回的策略——走群众路线。

上任3个月内,他一共召开了25场近800名医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间智慧。

“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心与心的交流,使大家重新树立起了北大医院人的主人翁意识,也将我对医院管理的理念和思路渐渐地渗透给了大家。”刘玉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此之外,刘玉村还发动党政领导班子下到基层偏远山区、革命老区服务大众。同时,北大医院为革命老区捐资筹建村卫生室,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下乡活动表面上看只是业务锻炼,但其实是一个凝聚人心的好机会,各个科室的骨干有机会进行长时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院领导与群众的交流机会也随之增加。同时,通过为百姓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医务工作者也增强了信心与使命感。”对于下乡活动的意义,刘玉村一语中的。

渐渐地,整个医院的风气逐渐好转,而这一切,刘玉村都看在眼里,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开创性地将北大医院“厚德尚道”的院训简单地诠释为“厚道”。

“医生对病人应该厚道,院长对员工应该厚道,病人对医生也应该厚道。”刘玉村对“厚道”一词作出如此解释。

如今,写有“厚德尚道”四个字的院徽logo遍及医院的建筑上、仪器设备上、办公用品上、医院职工的名片上以及会议报告、科普宣讲的幻灯片上。

“这也潜移默化地印在了全院工作人员的心中,影响着大家的思想行为,大家也都‘厚道’地从事各自的工作。”刘玉村在出席各种场合时,都会大力宣传“厚德尚道”的医院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