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08-22 16:52 分类:医改动态
■好医院应引领学科发展
在“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上,连续多年名列榜首的北京协和医院,即便在2012年新大楼建成后,床位数也仅为2200张。该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协和医院内部也有争论,有人担心,如果规模不够大,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位置。但医院还是顶住了压力,因为在“协和人”看来,评价一家医院的好坏,拼的不是床位,而是能不能引领学科发展。
作为北京协和医院传统的优势学科,风湿免疫科仅有68张病床。据记者了解,在该科月门诊量达1万人次、住院患者已经排到3个月之后的情况下,搬到新大楼后,风湿免疫科仍然一张床位也不会增加。
“床位的增加不代表水平的提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奉春对记者说,如果把协和现有床位再扩大一倍,也能住得满,但不同层次的医院分工不同,对于协和这样级别的医院,应该做的是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协和的医生也不应该只是忙忙碌碌给病人看病,而是要拿出一定时间去思考、总结、研究,不断创造新的治疗方法,引领医学的发展。“否则协和扩得再大,又能看多少病人?”
“优质的综合医院越来越注重多学科合作。”张奉春说,当遇到多系统损伤等危重病人时,需要的是多学科的支持和合作,这样的实力仅靠单纯增加床位是不能拥有的。
位列榜单第二位的华西医院,在2007年增至4000多张床位后,基本停下了扩张的脚步。一位华西医院医生告诉记者,等医院新院区建成后,医院本部不仅不会扩床,反而会适当缩减。
据记者了解,目前,华西医院等待住院的入院证有8000多张,床位仍是供不应求。但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石应康告诉记者,早在2010年,华西医院就提出口号:不做人人喊打的大象。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作为疑难危重治疗中心,华西医院要专注于学科建设、多学科协作、疑难复杂病症治疗以及精细化管理。“我们有了金刚钻,要揽的是瓷器活,而不再做简单的陶器了。”
石应康说,病床多了,成本也随之提高了,必须通过管理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成本。在美国,60%的非急诊手术、选择性手术都是在日间完成的,这一数字在丹麦更是达到89%,也就是说大部分手术病人24小时就可以出院,不用住院治疗。近年来,华西医院充分发展日间手术,仅有30张病床的日间手术中心,一年能完成1万多台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