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进入深水区 改善民生工程是重点

发布于:2014-08-22 16:52  分类:医改动态

8月22日讯 医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最终要解决的问题还是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全国两会将医改问题作为重要的关注点,让病有所医是代表和委员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落实和解决好医改各项问题是当下最急切要做的工作。

中国新一轮医改已进行近四年,目标正是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问题现在到底解决得怎么样?为何老百姓还是觉得看病又难又贵?今年将会有哪些新政策来解决这些老问题?

“医联体”——小病进社区的尝试

家住北京北蜂窝路的张大妈今年62岁了,由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她需要经常看病拿药。对她来说,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不仅药价便宜、服务周到,而且有需要还可以随时转诊到大医院。这让她觉得踏实:“走绿色通道,不用在门诊耽误直接入病房,缩短延误时间。比如我们家邻居有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这社区看病,心梗,做心电图发现了,马上打120送世纪坛医院,抢救过来了。”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些医院正尝试建立一种叫做“医疗联合体“的新模式,也就是说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结盟”,提供双向转诊、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以及远程会诊等便捷优质的服务。

北蜂窝社区医院的连晓丽医生介绍说,大医院的技术支持给基层解决了不少问题。“居民来咱这看病,病情需要如果要做CT心脏彩超等,咱这没有的就介绍到世纪坛医院,开一个双向转诊单,可以获得相应优惠。比如专家号有限,持单子的优先。”

建立“医联体”的目标是解决患者“80%集中在大医院,仅有20%在基层医院”的无序就医问题。在距离北蜂窝社区医院不到五百米的铁道大厦,正在参加全国政协年度例会的医药卫生界委员们也关注着这个新的尝试。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认为,大医院对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撑,投入不多,就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和可信度。“全国都上协和的话,大医院的负担是什么态势?这也反映了另外的问题,民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还不高,理论上可以不去(大医院),但自己心里很不踏实,性命交关,还是上大医院吧,所以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在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看来,由社区医生预约专科医生的做法,更可以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如果大家直接去看专科,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不知道挂哪科。你说你头晕,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分泌(有了问题),都可以导致头晕,你自己无法判断,希望由全科医生来解决,如果需要他可以推荐医生,完成预约。”

据介绍,目前北京已经有了四个“医疗联合体”,未来将在北京每个区,都建立起一个类似的医疗服务体系,破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难题。不仅在北京,在上海和湖北等很多地方,都正在进行着类似的探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