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01-06 16:16 分类:抗衰老
传统手术对于颧脂肪垫下垂等矫正也不太理想。笔者针对面中部老化的特点,应用眶隔脂肪释放及眶隔筋膜前置、颧脂肪垫悬吊结合鼻唇沟填充的综合性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总结对中面部老化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的经验,以期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方法:2008年6月~2011年2月,笔者对42例病例采用下睑缘入路,行眶隔脂肪释放及眶隔筋膜前置,对眶周部皮下组织进行分离,悬吊颧脂肪垫,并对皮肤和眼轮匝肌复合组织瓣进行不同方向的悬吊、固定。术后对部分鼻唇沟凹陷明显的患者给予结合透明质酸局部注射填充。
结果:本组共4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19个月,平均9.8个月,中面部松垂组织均得到明显改善,鼻唇沟变浅,眶睑沟不明显,效果满意。
结论:针对中面部衰老表现,应用多种技术结合治疗,通过矫正容量变化,复位易位的组织,合理提升下垂组织,填充凹陷部位,达到面部年轻化的美容目的。
临床资料:本组共42例。男6例,女36例,年龄 33~69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有典型的中下面部衰老的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睑袋和眶睑沟凹陷,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颧部软组织下降和鼻唇沟加深。
手术方法:术前于平行下睑缘下1mm处设计切口并画线固定,切口于鼻侧视下睑皮肤松弛程度可超过泪小点,外眦处沿眶睑沟延伸至距外眦角 4mm处,并标出下眶缘沟。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成功后,经下睑切口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在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进行剥离至眼轮匝肌下缘形成皮肤和眼轮匝复合组织瓣,用眼睑拉钩将其向下牵拉,显露眶隔及眶下缘。
用眼科剪刀由外向内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脂肪,操作中注意保护下斜肌,此步骤称为弓状缘释放。钝性分开眶隔组织与眶脂间的疏松粘连,用3-0丝线将释放出的眶脂肪及眶隔缝合固定到眶下缘前侧稍下方3~5mm处的骨膜上,眶脂一般不予取出,除非过多,原则是缝合固定后眶膈内脂肪平而不鼓,通常缝合固定3~5针,并将其修剪平整,以缩紧眶隔和充填眶下缘前方的凹陷。
在眼轮匝肌下缘处(相当于肌肉与SMAS交界处)向皮下组织层分离至颧突下方及鼻唇沟旁,注意保护眶下神经不受损伤。用3-0尼龙线在皮下颧突处,挂上颧脂肪垫的顶端(避免缝合面N,缝合深度要浅。),视上提幅度,向上悬吊固定在眶外缘骨膜上,折叠提升面中部,可见颧脂肪垫上移,鼻唇沟明显变浅,鼻眶沟消失,口角上移。由外眦角处向内侧分离下睑眼轮匝肌瓣并显露眶外侧深面的骨膜,此处即为外眦韧带附着点,不必完全解剖游离,按需要将分离好的轮匝肌瓣外侧头切断去除3~5mm使之缩短,用5-0 尼龙线将肌瓣外侧端缝合锚着固定在外眦韧带及其周围骨膜上。修剪外眦角处多余的脂肪肌肉组织,使其过渡平滑,避免形成“猫耳”。
对老年性皮肤和眶隔筋膜松弛严重者可在外眦锚着之前先横向折叠缝合紧缩眶隔筋膜。按常规方法适量去除多余的眼轮匝肌。最后在适当张力下展平下睑皮肤,去除多余的皮肤。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下睑区及外眦区敷料加压包扎固定。48h后去除敷料,6天拆除残留皮肤缝线,常规口抗生素3天。术后冰袋外敷2h,48h内可间断冰敷。
结果显示:本组4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9月,平均随访时间9.8个月。2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由于组织水肿,外眦悬吊点有轻度局部凹陷及外眦紧缩感,1周后均自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均Ⅰ/甲愈合,下睑外观满意,眶睑沟和鼻唇沟凹陷明显改善,均达到了睑颊部年轻化的求美目的;术后肿胀较轻,无血肿和瘀斑发生;对术后6例鼻唇沟仍明显的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给于注射不同剂量的透明质酸钠(瑞兰,产地:瑞典)产品。
统的眼袋整复术的临床研究多局限于下眶缘以内的眼袋区的探讨研究。而中下面部的老化,除了下睑区本身的眶隔、眼轮匝肌及皮肤的松弛外,面中部的松弛下垂,尤其是颧脂肪垫的下垂移位也是形成眼袋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在本研究中所用的综合性治疗,就是在微创的原则下以期达到最佳的整形效果,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受术者的美容愿望,符合美容外科发展的趋势。
采用下睑缘切口入路通过悬吊颧脂肪垫使面中部得以提升,不仅改变了面中部的松弛下垂,而且对泪槽沟的消除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同时使下眼袋与其周边区域的衔接达到了更加和谐的美容效果。并结合透明质酸钠注射鼻唇沟,在达到在充分去除眼袋的同时,达到提升面中部,改善鼻唇沟等多重美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