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在颠覆一切,公益慈善也不例外。
在大背景下,公益开始从传统公益模式向新型公益模式发生转变。互联网为公益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让公益资金筹集变得简单便捷,让公益组织的执行变得公开透明。传统的线下公益逐渐变得小众、封闭、低效,如今的公益借助互联网逐步实现了大众化、开放化和高效化。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在近日“免费午餐三周年”发布活动中,互联网人士雷军的这句话被公益人士邓飞引用,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网络与公益的关系。
创新、跨界和融合成为公益组织的一个选择,大家已经意识到通过跨界可以建立一个更为合理的生态公益系统。通过合作,把自己和更多的机构部门纳入一起,提供一个让全社会共同取暖的环境。
互联网医疗企业热衷公益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5月2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揭示,“互联网+公益”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期,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指尖公益使传统公益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一大批网络时代的慈善项目涌现出来。
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指出,“互联网+公益”通过多地、多点、多项目的连接,使传统的慈善捐赠方式去中心化,各种公益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的传播方式,并通过社交熟人网络,将公益慈善行为的影响力成倍放大。据统计,2015年腾讯公益平台的年度捐款总额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下同),累积捐款人次近2000万,且九成以上来自移动端,碎片化、随时随地的小额捐款成为主要方式,共捐助7241个公益项目,涵盖教育、医疗、儿童、生态等多种类型。蓝皮书显示,在“互联网+公益”的助推下,中国参与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5年全国登记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其中活跃志愿者总量比上年增加了487万人,增长5.4%;志愿者捐赠时间及其价值增幅显著,2015年志愿者捐赠时间比上年增长3.37亿小时,捐赠价值增长了157亿元,增长29%。据蓝皮书统计,2015年中国社会捐赠总量约为992亿元。其中,基金会系统接受的捐赠总额预估为374亿元;慈善会系统的捐赠款物预估为362亿元;民政系统接受的社会捐赠款物为56.23亿元,其他机构为200亿元。再加上全国志愿服务小时折算价值600亿元和预估彩票公益金社会公益使用量340亿元,全核算社会慈善公益总价值预计达到1932亿元,较上年有显著增长。
5月24日,医学界创始人陈奇锐在上海宣布,推出总额为1000万元的“医生站关爱医生援助基金”,为在伤医事件中受伤害或过劳死的医生及其家庭提供援助和支持。未来10年,加入到援助计划里的医生成员,如在执业过程中因极端伤医事件不幸殉职,医生站将从基金中拿出10万元捐赠给受害者医生家属。
近年来随着民众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强,医患间的摩擦愈发频繁,医生被暴力伤害的事件愈演愈烈。
2015年6月26日,专注于诊后康复领域的移动医疗企业“一呼医生”宣布,该公司将斥资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国内首家由移动医疗企业创办的公益基金”,该基金将重点针对因为伤医事件而受到肉体、精神伤害的医护人员提供专项援助和支持。
2015年9月,国内专注医生群体的移动医疗公司“杏树林”,推出了全国首款专为医生执业意外伤害提供保障的“行医爱心险”,并面向全国医生免费赠送。
首创互联网医疗公益基金
民政部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60万家社会组织,基金会数量超过4600家,每年社会捐赠额在1000亿元左右,全民公益时代来临。随着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社会精英的投入和行动,一系列医疗公益基金不断涌现。
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就医160”,近期将成立就医160健康基金。与现行的医疗基金不同,就医160健康基金具有专注医疗健康领域、广泛覆盖医疗健康用户群体等特点,首创“互联网+医疗+公益”模式,是中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公益基金平台。
“互联网+公益”具有高效便捷、互动性强、透明度高等特点,效果更加显著,加平台力量,打造一个企业认可、公众喜爱的公益平台水到渠成,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依托互联网优势,为企业、机构、百姓搭建公益桥梁,让更多人参与公益,分享公益是现在很多平台的愿望。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力量,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推进我国公益事业透明化的实现进程。
以就医160健康基金为例,它主要通过公司自有资金投入、专项合作方(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医药器械、保险公司等)注资、公开募集资金、爱心公益商城收益、基金收益等方式募资。就医160平台将负责就医160公益基金救助项目的策划、运营和项目推广。
就医160健康基金目前已经规划了专病定向公益援助、公益联合救治平台、社区公益健康馆、爱心公益微商城4个子项目,合作方包含医院、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器械厂商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以就医160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看到了做公益的新方法。让公益借助互联网平台褪去神秘,进入大众生活,更好地持续发展。
政务互联网+医疗在行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在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正成为促进各行各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有力引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更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工作中,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推动公共服务“互联网+”,政府机构在行动,以主动的姿态拥抱互联网。
放眼全国,深圳市走在了前头。5月31日,由深圳市人社局与某移动支付平台共同合作的医保移动支付项目,正式在深圳6家公立医院率先试点运行。参保人员通过该 APP绑定金融社保卡后,即可通过手机完成医保的门诊挂号和缴费,避免长时间排队。后续还可扩展应用到实体药店、网络医院等场景。
有去过医院的人都知道,从排队挂号到医生诊疗,再到缴费做检查或缴费取药,中间的排队最为费时。有些医院虽然通过自有的缴费卡,可在医院设置的自助终端机上实现自助缴费,但问题在于,一旦人数过多,一样要排队,很浪费时间。对于患者而言,这无疑是个极为痛苦、漫长却又无法跨越的步骤。
在4G网络几乎全面覆盖、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无论医院提供多少台自助设备,显然都不如通过自己的手机操作实现自助挂号、缴费来得轻松简单。充分利用这些移动设备,相当于让每个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在为提高医院的就诊效率和体验感作贡献,医院又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此前也有些医院曾和其他网络支付工具合作,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个例。这些做法在国外早已并不新鲜。许多国家的互联网几乎已经渗透到公共服务的每一个领域。例如,国外许多图书馆就通过推出移动APP把手机变成一个移动图书馆。每个人都能通过手机了解个人借阅情况,进行计算机位预约等功能。美国西雅图曾与科研机构合作,分析来自四个城区建筑管理系统的数百个数据集,以找出可行的节能措施,降低城市耗电量。
许多国家都在深挖互联网背后的大数据,与专业机构合作,为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开展公共服务创新提供可能。
原标题:互联网让“医疗+公益”热起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