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

发布于:2015-07-18 09:45  分类:资讯头条

医学美容教育网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寿命大幅延长,继而带来医疗费用增加、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发病率增加等新的健康问题,这对世界各国医疗资源分配、医保费用利用和医疗服务的提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作为当代生物医学技术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而产生的全新医疗健康模式,其具有便捷性、快速性和可推广性等特点,在医疗健康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国际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ealth 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将移动医疗定义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android)和苹果操作系统(iphone operation system,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应用为主。

通过移动医疗技术,一方面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对患者进行实时健康监测、快速疾病诊断、识别行为变化等,便于卫生保健人员对病情变化及时干预;另一方面可促进疾病早期发现、诊断、干预和康复,从而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管理,医疗费用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一、移动医疗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应用方向

随着美国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研发的糖尿病管理平台获FDA批准,其成为可帮助医生优化开具处方的手机应用,各国研究机构逐渐将重点聚焦于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移动医疗技术。移动设备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帮助患者或照料者接听或拨打电话,收发健康提醒短消息,登录相关网站,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捕捉和传送数据以及使用健康类应用程序APP。目前在精神卫生领域的APP研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

1、慢性精神疾病管理类APP

MeTavish等以认知行为和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慢性酒依赖患者自我管理APP软件,该软件包含数码语音服务、短消息收发、网络访问、声音识别和录像功能,通过获得健康知识、信息提醒、互动交流、专家提问、计划执行等使患者增强自信和自控力,80%以上的患者在随访16周仍高效使用该平台,且合并有药物依赖的患者使用率更高。

Wenze等也通过定期症状评估、给予治疗方案建议等方式加强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Ben—Zeev等同时采用3种APP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症状管理、情绪调节、提供药物依从性、改善睡眠等方面的干预,发现患者1个月内使用天数为86.7%,近90%的患者认为该干预具有较好地可接受性。

2、疾病风险评估及监控类APP

Prociow和Crowe采用手机全球移动定位(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及蓝牙设备进行双相障碍患者的个人环境监测,通过采集患者的坐标位置信号。计算其出现的高密度及低密度区域,从而监测其行为改变是否受情绪影响,如抑郁发作期患者常足不出户,而躁狂期患者社交外出明显增多。Tung等也采用GPS技术评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空间变化以监测其功能下降水平,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GPS导出面积、周长、离家的平均距离均小于健康对照。该类APP通过对疾病的评估,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患者及时就医治疗,有利于患者解危和康复。

3、测评类APP

症状测评APP,如情绪测评软件能及时记录患者每天的情绪状态并绘制情绪曲线图,也能够以量表形式进行症状自评,及时发现负性情绪。认知测评APP,是传统神经心理测验发展的新方向,尤其对执行功能的测评,如工作记忆、侧抑制、任务转换等测试,采用数字化、个体化认知测评可以得到更加精准的反应时间,也可避免天花板、地板效应,节省人力、物力。Brouillette等采用颜色.形状测试APP评估老年人认知加工速度.结果发现其与数字广度测验、连线测验均有显著相关性,且复测信度达0.726。

目前,已推广进入市场的APP测评软件中有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睡眠监测,可用于监测睡眠时长、睡眠波动、噪音干扰等,还可以结合心率、血压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估睡眠状况,操作简便且可以每日监测。另有研究通过手机监测鼾声强度量化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医生通过测评类APP收集患者数据后与人群的基准数据对比发现疾病风险,从而获得患者疾病变化、康复进展等重要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医疗方案。

4、治疗干预类APP

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可以通过APP实现,例如问题解决疗法可以通过每日在手机上设定目标、选择策略、评估实施可能性、执行计划、结果反馈等步骤来完成,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焦虑及日常压力应对。

Da966等曾研究以移动设备为干预平台的CBT和人际心理治疗对社交焦虑患者的疗效差别,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均有效,且CBT效果更佳。Shand等采用以CBT理论为基础的APP对有自杀观念的青少年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自杀观念的频度和强度减少,并且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和冲动情绪。

2013年Angucra等在Nature上报道了视频游戏可以加强老年人认知控制能力,这一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开发基于认知控制理论为基础的APP训练游戏,并应用于老年抑郁、注意缺陷障碍患者以观察其训练效果。

5、其他

信息类APP有针对患者精神心理卫生医学常识信息的推送,也有针对临床医生临床信息及科研资讯的推送。如目前国内流行的微信、医脉通、丁香园等。另外,通过APP可以采集患者健康数据,完成电子病历传输及通过APP进行就诊预约、服药提醒等有助于精神护理工作的开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