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自由执业需要具备哪些工具

发布于:2015-06-25 10:29  分类:政策解读

医学美容教育网讯 随着医改进程的日渐深入,医生的自由执业成为广大医生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内,自由执业的医生似乎还比较少见,但是事实上,医生自由执业是国际主流模式,被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广泛采用。

在这些国家,医生取得执业资格后可以不固定在一个地点行医,而是同时与多个医院签订合同,医生与医院之间并非直接隶属关系,医生一般由医师协会统一管理,个人对执业风险负责。

相较于体制内的“铁饭碗”,自由执业意味着医生要靠自己的技术和服务吸引患者,同时获得更好的收入。因此,自由执业更能激发医生提升技术水平、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促成医生行业内的良性竞争,患者也可以从中获益,享受到更加高质量的诊治和更加舒适的就医体验。

同时,随着自由执业政策的发展成熟,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将逐渐被打破,医院只能依靠自身的竞争力获得医生人力资源,而不能靠行政权力束缚医生。另外,医生自由执业能够通过市场调配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市场给医生定价,使得看病的价格更有弹性。

自由执业是大势所趋,毋庸置疑。但是当一位医生真正面临“去或留”的抉择的时候,未免不会为自己选择自由执业将要面临的挑战捏一把汗。可以这样说,自由执业最大的拦路虎不仅仅是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也包括医生自己。已经习惯体制内的氛围和节奏之后,突然有一天,身后公立医院的靠山消失了,就好像从集团军作战一下子变成单兵作战,内心的惧怕感总是有的。

这种惧怕除了来源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之外,还来自医生个人品牌的缺乏。患者来看病,往往是冲着这位医生是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当医院的巨大光环从医生身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患者圈子里可能并不十分响亮的医生名字,那么这位医生对患者的吸引力难免会下降。

另外,医生普遍担心的一点是,政府虽然支持自由执业,但现行政策对于自由执业还存在很大约束,自由执业的法律风险也将由医生个人承担,而失去了医院的支持。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