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11-24 09:56 分类:医改动态
医学美容教育网讯 让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多深的水都要趟,这是医改的最终目的。银川市自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联系试点城市以来,以“改、破、立、控、保”为核心,将银川市属6家公立医院全部纳入改革试点,先后出台了《银川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20余份文件,不断平衡政府与市场、医生与患者、改革与投入等多方利益,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以来,政府增加投资3亿元,确保医改取得实效,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医疗保障的实惠。
家住金凤区的60岁市民李青辉是位二型糖尿病患者,每个月都要到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买药,医生给他开的处方上包括三种药:进口甘精胰岛素(3ml规格)、进口阿卡波糖片(一盒30片装规格)、门冬胰岛素(3ml/支)注射液。“一支进口甘精胰岛素降价前237元,降价后为203.77元;一盒进口阿卡波糖片,降价前73.96元,降价后64.32元;一支门冬胰岛素降价前100元,降价后86.53元。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光这三种药降价就为我省了338.1元钱。”李青辉告诉记者。
2015年,对于银川市民就医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市属6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015年银川市取消15%的药品加成,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经过反复调研、测算、论证和3个月的试运行,市政府出台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补偿方案》,全面取消了市属6家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建立起了60%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30%由政府补助,10%通过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节约运行成本等三方共担的补偿机制。”银川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田永华告诉记者。
作为医改的“重头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运行至今,总体上运行平稳,医保基金有所结余,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社会反响较好。同时,银川市率先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了“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在永宁县率先试点推行门诊“先诊疗后付费”工作,2015年又扩大到所有县级医疗机构,促进服务模式升级,截至目前已服务11.8万人次。服务模式转变带来了服务理念的升华,群众就医感受日趋向好。
“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仅仅是医改的第一步,只有实施一系列的综合措施,才能建立起公立医院运行的新机制,真正切断医院、医生同药品之间的联系。”田永华表示。2015年,银川市制定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将财政补助与对医院的绩效考核挂钩,在原有的18项考核指标体系基础上,扩展为办院方向、业务管理、资产运营、质量控制等六大类38项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职工和患者满意度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医院主动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逐步规范医院的运营行为,回归公益性。
2014年起,银川市逐步建立了市属医院离退休人员经费由市级财政全额保障,新建医院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经费主要由政府保障、以往基建及设备贷款由政府偿还的公立医院投入新机制,以及重点专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引进的投入机制。2015年1月至今,市级财政投入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费用8262万元,大型设备购置费用1300万元,重点学科发展80万元,离退休人员费用6860.2万元。近期市财政将投入9769万元左右用于解决市属6家公立医院调标增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补贴问题。
经过近一年的调研、测算、论证,银川市出台了《银川市医疗保险按病种分值结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管理办法》,并于2015年1月在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了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运行至今成效初显,促使医院控制成本,加强管理,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了群众个人费用负担,推动了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确保了医保基金不穿底。”田永华介绍,而按病种分支结算,能够保证老百姓到年底不会有医保资金不够用、看不上病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助推医疗机构自加压力,加强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