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尚处于萌芽期

发布于:2014-08-20 17:39  分类:医改动态

8月20日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被运用到了医疗的领域。移动医疗成为了时下的一个新名词也代表着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技术产业的结合产物,真正来到了人们的身边。目前,移动医疗还处于萌发期,未来的路程还很长远。

今年以来,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不过相关布局更多地是战略性卡位,而移动医疗在平台层,即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探索为主的混战阶段。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认为,眼下若谈行业格局为之过早,不同厂商以“探”为特点的各自布局态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沉淀,业内最终会形成寡头垄断局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与多位从业者和行业分析师对话了解到,尽管移动医疗产业处在起步阶段,不过在混战中,产业链上的一些参与者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合作互补来寻求破局,其中带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公司对此更为积极主动。比如春雨医生不做硬件,反而通过与可穿戴设备商和医院等合作,开拓数据监测、解读和行为干预服务;糖护科技与医疗器械行业的上市公司合作,共同研发硬件产品等。

现状:平台商各自为营/

艾媒咨询的 《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显示,移动医疗行业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和通信运营商等多角色。

今年上半年,国外科技巨头如三星、苹果和谷歌相继推出了智能健康平台,即三星SAMI、苹果HealthKit、谷歌GoogleFit。去年年底,国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之一的百度推出了dulife平台。频频得到科技巨头助力的移动医疗产业一时间方兴未艾。

面对业内缺少强大的平台整合方的现状,徐志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这是众多行业在发展前期都会出现的情况。上述平台方相继做出战略布局,便可视作是科技公司对健康管理体系的“占位”,因为大数据是移动医疗最具价值的地方之一。

在他看来,国内外IT企业搭建平台的思路其实类似,不同的是,国内企业有更强的本地资源,国外企业对国内的资源和情况不够熟悉。但是,在产品和软件设计上,国外企业却占有优势,国内企业短期内无法与之抗衡。

徐志鹏表示,现阶段国内移动医疗产业的特点是围绕可穿戴设备这一切入口,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尽管有硬件技术积累的医疗器械厂商也开始涉足,但“产业链整体还很不成熟”。从用户层面看,对移动医疗的认知度大多还停留在对新生事物产生好奇的浅层次。因此,该产业要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还需时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