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01-06 16:14 分类:整形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于1997年在我国开始应用,由于手术创伤小,易被患者接受,曾一度被广泛应用于注射隆乳,随着受术者日益增多,并发症亦逐渐暴露出来,近年来关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引发并发症的报道较多,因此,其已被禁止作为软组织充填材料应用于临床。但先前注射隆乳后所致的相当多的并发症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需妥善处理,尤其是注射物取出术后所遗留的继发畸形,成了目前关注的焦点。我科自2003年7月~2009年5月,共收治67例应用PAHG注射隆乳引起不同并发症的患者,我们采用经乳晕切口进行注射物取出,并根据注射的层次、肌肉的完整度、以及注射物的残留情况和是否有感染等,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自2003年7月~2009年5月,我科共收治PAHG注射隆乳术后患者67例,年龄32~50岁,均为双侧注射,术前常规行乳腺彩超和MRI检查,明确注射层次和周围组织浸润等情况。术中采用乳晕下缘切口,直视下取出注射物,根据肌肉的完整程度、有无感染以及注射物残留情况决定是否进行Ⅰ期乳房假体置入手术,其中有28例患者Ⅰ期置入乳房假体。
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基本消失,无假体疝出、感染、切口裂开、双侧乳房不对称等并发症出现,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经乳晕切口行PAHG取出术可最大程度的取出注射物,可在直视下了解周围组织破坏程度,决定乳房假体置入时机,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般资料:本组共67例,均为女性,年龄32~50岁,平均42岁。均为双侧注射,注射量50~230ml/侧,从接受注射至接受取出手术的时间为注射后5个月~3年。主要表现为:①硬结与包块:43例(64.2%),双侧乳房及乳房范围以外散在、大小不等(直径1~5cm)、质韧、固定的硬结,包块;②注射物严重移位:15例(22.4%),由于位置不同,分别在平卧或直立时出现,表现为胸腹壁、腋窝的包块,延伸至肋缘、上臂,可由于体位改变缓慢增大,经MRl证实为注射物移位;③感染、溃破:5例(7.5%),表现为乳房表面皮肤潮红,触痛,局部皮温升高,抽吸物证实为注射物与脓液混合物;④4例(5.9%)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担心注射物会对身体有害而入院要求手术取出注射物。
术前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乳腺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彩超检查及乳腺MRI检查,探明注射物分布的层次、体积。
注射物取出: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均经乳晕切口入路,分离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囊腔,术中见注射物大部分位于乳腺后间隙,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挤出,用组织剪去除变性的腺体及肌肉,尽量保留正常的肌肉组织,对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于有注射物移位的病例,需将移位处的通道缝合关闭。术中将注射物取出后,使用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反复多次,到无透明颗粒为止。对于胸大肌完整或损伤较轻者可同时行Ⅰ期乳房假体置入术,更换手术单及手术器械并彻底止血后,置入假体。
注射物取出术后Ⅰ期乳房假体置入:本组共28例,其中22例完全置于胸大肌后间隙内,6例由于胸大肌部分破坏,但腺体及皮肤软组织完整、有一定的厚度,且患者术前强烈要求行Ⅰ期假体置入,因此将假体置入于“双平面”腔穴内(腔穴由上部的胸大肌和下部的乳腺组成),术中置入的乳房假体形状5例为解剖型假体,其余23例均为圆形假体,置入的乳房假体体积为200~235ml。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3~5天。
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基本消失,局部未触及明显硬结、包块,无假体疝出、感染、切口裂开、双侧乳房不对称等并发症出现,治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