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脂针发展史与成分

发布于:2016-06-14 14:47  分类:注射溶脂

溶脂针发展史与成分,溶脂针最初起源于法国,利用注射的方法治疗肥胖等,溶脂针的成分主要分为两种,是自然提取物,安全性高,两种物质各有特点对人体起着重要作用。

溶脂针发展史

提到“溶脂针”这一概念,就不得不提及法国医师MichelPistor于1952年首创并命名的“中胚层疗法”(Mesotherapy):将不同的药物进行配制后,注射到皮下,达到治疗的目的。

从2002年起,在多种中胚层疗法中,越来越多的整形医师对注射型溶脂非常感兴趣。目前广泛流行于欧洲与南美洲,近年来逐渐进入美国以及亚洲新兴市场。总之,从出生到成长,它一直很高调。

溶脂针成分

实际上,溶脂针主要的有效成分只有两种:磷脂酰胆碱和脱氧胆酸。磷脂酰胆碱俗称卵磷脂(Lecithin),这是一种两性表面活性剂,能形成水包油型乳剂,因而具有乳化、分解油脂的作用,是人体每一个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

口服和静脉注射磷脂酰胆碱有改善血清脂质,清除过氧化物,使血液中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降低的效果,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溢血)。这也是其作为溶脂针主要成分之一的理论基础。

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简称DC或ATX-101)常在科学研究中作为脂酶加速剂,蛋白质溶解剂等使用。单纯的脱氧胆酸吞食有害,且具有刺激眼睛、呼吸体统和皮肤的特性。

此前认为脱氧胆酸与磷脂酰胆碱可互为彼此乳化剂,在溶解脂肪方面有协同效果。但现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脱氧胆酸本身的溶脂效果就足以完胜磷脂酰胆碱,因此近年来以脱氧胆酸为单一有效成分的溶脂针剂逐渐成为热点。

溶脂针发展至今有几十年的历史,磷脂酰胆碱和脱氧胆酸作为溶脂针的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清除过氧化物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