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应是公立医院改革最强音

发布于:2016-05-23 15:47  分类:资讯头条

  日前,惠州市入选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名单。根据媒体报道,试点城市负有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实行管办分开、落实政府责任、健全科学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成等20项2016年改革重点工作任务,试点城市区域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要开展综合改革。
 
  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关键
 
  医改的目标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这首先要解决公立医院谁来养的问题。
 
  看病贵是公立医院现行的分配制度造成的。在以药补医的机制下,医院只有多卖药、卖贵药、多做检查、多用耗材才能多挣钱。药价虚高、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和大处方压得群众怕得病、得病愁。但是,改为服务收费,看病就不贵了吗?医院的补偿渠道去掉了"药品加成",其缺口从哪里来?如果由"服务收费"顶上,对患者负担而言,并无减少,依然难解看病贵之困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是让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在群众基本卫生健康方面发挥托底作用。
 
  医疗服务价格低,患者当然获益,但是医生的劳动价值难以充分体现,积极性难以调动。医疗价格趋高,医生收入保证了,但是患者负担就要加重。医保要接过担子,就得提高保费,负担还是落在老百姓身上。把公立医院作为公民就医的基础保障,实行政府财政补偿并提供医生薪酬保障,才能从机制上化解看病贵难题。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能否真正回归公益属性,关系到民众福祉。而真正的公益性,都少不了政府发挥关键作用。
 
  让医患多方共享医改"获得感"
 
  如何让公立医院改革成功,关键是应该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让百姓有获得感,不仅是患者有获得感,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也应该让医护人员有获得感,能够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安全感,更获得职业荣誉和职业价值感。如此,才能让医生在医改中解除后顾之忧,放下包袱治病救人,医患关系的坚冰才能化解。
 
  要实现让百姓有获得感这个标准,在制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同时,应该坚持做好顶层设计,改变目前医疗系统存在的以药养医的现象,通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让公立医院拥有用人、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使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科学的分担机制是保证公益性关键
 
  医疗体制的诸多弊端,很大程度可以归结为以市场化为导向,公益性严重不足。药品中间环节竞争无序,创收成为考核医生的指标,开大药方、儿科医生流失等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显然,要推行管办分离、医药分开等具体医改措施,医师收入由财政兜底是最重要基础,建立科学的评估、薪酬制度也就势在必行。医疗机构坚持公益性、非赢利模式,政府理应挑起大梁,纳入年底的财政预算,确保资金的合理投入,改善医生生存环境、提高医疗设备水平才有"活水之源"。
 
  别把破解"以药养医"的好经念歪了
 
  在20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公立医院改革中,取消药品加成和推进医药分开,是减轻患者负担的关键。一些医院争先恐后订购新药,其利润空间已远超国家所规定的40%左右,被取消的加价部分可能是微不足道。
 
  实行医药分家是根治吃药贵的良方。实施医药分家后,将药房交由平价药品连锁企业经营。从一些成功的例子来看,医院药房由平价药店取代后,因平价药店可通过上游厂家返利来盈利,药价平均降幅可达45%左右。
 
  医药分家的实质是让"以诊养医"取代"以药养医"."以诊养医"是一种以赚取医疗技术为回报的新体制,也就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的难易和治疗过程所需要的劳动付出,确定治疗全程所需要的诊金和治疗技术费用,实现诊金、技术、服务性收费成为医院收入的主体,而不是目前几元一次的挂号费。
 
  公立医院改革要做好"三步走"
 
  公立医院改革,应该紧紧围绕广大民众平等享有就医和更加完善的城乡医疗服务这个目的展开。
 
  首先是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能,就是为广大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不能把赚钱作为目的。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让民众从基本医疗服务中,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二次分配红利。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立大病医疗基金,用于救助那些患大病的困难群众。
 
  其次是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民众之所以觉得看病难,是因为优质医疗资源基本都被配置在城市的中心医院,而社区和乡村卫生院无论是医疗设备还是医护人员,均无法满足民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所以,要加强社区医院和乡村卫生院的建设,按照服务内容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医护人员,完善分级医疗制度。
 
  再就是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医务人员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既非常专业,要求又很高。在待遇方面,要尽可能与他们的付出相匹配;医学知识更新较快,要合理安排他们参与各类培训,以便满足工作需要;还应该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制止"医闹",从而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