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医改共担责任才能共享成果

发布于:2015-05-20 16:56  分类:政策解读

医学美容教育网讯 2015年05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全力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号角。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大局中至为关键的一战,它的成功与否事关全社会对医改大局的观感,事关医改大局的成败得失。

当然,相较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更为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改革的美好愿景,收获改革红利,医改涉及的各方,特别是众多公立医院自身,要以更加主动、积极、开放的态度,秉持勇于变革的理念,拿出突破自我的勇气,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坚决打赢这场至为重要的战役。

长期以来,先易后难、“农村包围城市”的渐进式方式,是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路径。但是随着医改的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成为不能回避的领域。城市医院体量大、医疗任务重、业务复杂,是治疗疑难急危重症的主阵地,同时还要承担科研、教学等繁重任务;城市公立医院也是看病难、看病贵矛盾集中反映的地方,体制机制的种种弊端和扭曲大多汇聚于此,实现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势必要应对更多困难,冲破更为复杂的利益链条,阻力和压力不言而喻。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医改中的硬骨头已是公论。

动真格的改革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被困难羁绊住,踟蹰不前。作为公立医院的龙头,城市公立医院有良好的改革基础,应当成为改革的主力军。过去一个时期内,在“做大做强”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城市医院汇集。这些医院集中了良好的设备、优秀的专家,获得了人所共见的巨大发展,应当说,他们有力量承担起改革的重担。

同时,敢于破题,敢于触碰自身利益,敢于突破重重障碍,也是公立医院显现公益性的应有之义。革除逐利机制,优化内部管理,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完成这些艰巨任务,无一不需要城市医院积极参与,积极探索,贡献智慧。已经习惯的旧有发展路径、诊疗模式、思维习惯都需要改变,而这种改变一定会涉及从管理层到普通医务人员的每一个人。

当然,深化医改只靠医院或卫生计生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要啃下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这块硬骨头,更是如此。5年多来的改革实践无数次地印证:医改改的是政府。此次下发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医改涉及的相关部门须解放思想,各司其职,完善配套改革措施,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我们乐见政府积极改革的态度,但更乐见其积极改革的行动。比如,各级政府除了要保证投入外,还要思考如何为改革创造统一的政策环境;医保部门要逐步用按病种、人头、服务单元付费,取代已经用顺手的、简单粗放的按项目付费;物价部门可能要面对更加复杂的价格测算和调整;人事和编办则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创造更加宽松、灵活的人才流动环境。

而这些改变,相当于主动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势必会遭遇阵痛。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变,也终将反向促进医院放弃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激发医疗机构的内生动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变卫生资源“倒金字塔”的结构,最终实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医疗服务的目标。

医改的成功同样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配合,甚至是忍受暂时的不便。比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后,感冒发烧就不能拔腿就进大医院;医保管理更加精细化后,患者“任性”的用药或检查诉求可能会被医生驳回。但这些暂时的不适,是在为实现有序就诊、因病施治、费用合理的改革目标打基础,最终受益的还是公众。

当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啃下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这块硬骨头的过程中,各方应在《指导意见》框架下,尽快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突破政策障碍和利益藩篱,用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为改革贡献更多智慧和可供参考的样本,共同做好这篇医改大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