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11-21 01:41 分类:政策解读
医学美容教育网讯 移动医疗以活跃的身姿频频跃入公众的视线内。记者朋友采访发现,尽管市场上产品五花八门,且投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但据从业人士反映,在缺乏政策保障和引导下,实际应用并不如预期,不少企业在尚未找到可以产业化、盈利化路径之际,前进的脚步也变得快慢不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达300余万例,其中75-90%的晚期癌症病人伴有剧烈的疼痛征状。持续存在的严重癌痛不仅引起癌症患者躯体的不适,同时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及人际关系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自杀倾向的癌症患者80%与严重的疼痛有关。然而,由于医患沟通不畅、治疗不规范、镇痛知识缺乏等原因,许多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记者近日从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采访了解到,为了缓解上述问题,学会与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一道,连续两年承担“民政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针对癌痛患者开展社会救助服务。项目除了进行义诊体检、送医上门、跟踪随访等传统医疗服务形式,还专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智能疼痛医生。
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所长丁罡告诉记者,这款APP利用国际通用的卡氏评分表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病人生存质量,采用国际公认的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状态,将患者疼痛相关指标实时上传至服务器,便于主诊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时更新医嘱。
“相比其他市场上的慢性疾病管理系统,这款APP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内第一例,二是不对医院外患者开放,完全是一个闭环服务,实现患者的全程管理。”丁罡说,医疗和其他领域不同,离开医生照样可以做,比如传媒、金融、娱乐,通过新媒体就能把一些资源引过去或放大,但是不同的人得同样的病,治疗方案都不同,所以现在只有2000多人次患者使用,没有考虑对院外患者开放。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秘书长何士刚表示,随着市场需求、政府职能转变,移动医疗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希望相关部门能有更大程度的资金支持,也希望这类项目可复制、可推广,运用到其他疾病领域,比如抑郁症、帕金森、中风等。
百度“移动医疗”显示,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来提供医疗服务和提供医疗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是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等。
记者在手机“安卓市场”上搜索“医疗”发现,相关APP多达几百种,比如“快速问医生”、“春雨医生”等。另外,搜索“就诊”则显示出许多与医疗机构有关的APP,比如“健康南京”、“江苏省中医院”等,其服务主要集中在预约挂号。
移动医疗之所以如此红火,一方面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另一方面也与市场投资热情高涨有关,尤其是跨界企业的不断加入。通讯连锁企业乐语通讯去年就称,将在一年内开设900多家智能云健康服务专区,今年又推出“妙more”品牌,主打移动健康服务。另外,阿里巴巴的“未来医院”,以及近期丁香园获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挂号网获腾讯领投的总融资超过1亿美金,不断刷新纪录。
从全球来看,整体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截至2013 年约为45亿美元,市场预计2017年将达到230亿美元,中国将超越日本占据整体亚太市场的37%。
易观国际分析师郭阳表示,相比互联网巨头早在前几年陆续开始对医疗领域布局,目前移动医疗作为一大热门投资领域倍受关注,在医疗可穿戴设备、硬件、大数据上都有着较高的投资及收购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