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民营医院失信的根本

发布于:2014-08-06 10:33  分类:政策解读

探讨民营医院失信的根本

前不久,上海警方捣毁一百六十人最大医托诈骗团伙。该犯罪团伙在作案时分工非常明确,每一个环节职责清晰有条理,环环相扣。

其中“医生”负责给患者开药,底线为“吃不死也吃不好”。病人被骗到医院以后,医生问一下病人的病情,再简单搭一下脉、看看舌苔、问一下病症,就开中医处方单;导医(“护士”)负责带领患者挂号及所谓的检验、检查等;核价员(收银员)根据病人经济状况决定看病药物费用结算和院方工作利润分配;“黑保安”负责在医院外围观察是否有行政执法人员来院内检查,同时,在患者和院方发生所谓纠纷时,负责院内的“安全工作”。

而“医托”则在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知名专科医院挂号处及周边区域,以虚构、夸大事实等方式,诱骗来沪就医的患者到易栋梁等人掌控经营的福寿门诊部、华欣中医门诊部等4家民营中医机构就医,高价销售以极低价格购进的中药牟利。

看似犯罪团伙,却折射出民营医院不诚信的严重程度,然而,这样一些让患者不寒而栗的现象并非个例。是什么让民营医院铤而走险,甚至不顾患者的生命健康?

民营医院诚信缺失的根源,是国家政策在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同时,却没有给予其与公立医院同等的政策待遇,没有给予民营医院在医疗市场中可以与公立医院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不一样的出身,不一样的待遇,发展的轨迹自然也不一样。

一家医院的投入是巨大的,不是开一个小店铺,一旦投进去就必须想办法盈利,尤其是大多数民营医院创办者所使用的巨额资金,并非完全自有,而是借贷兼使。因此,他们必须探索出自己的路子来。在面对税费政策、医资力量、硬件投入、资金来源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公立医院,它们又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子呢?

在资金压力和政策支持明显不足且不明朗的双重压力下,更多的民营医院选择最短期限收回成本,为此,“不诚信”成为多数民营医院必然的手段。通过医托甚至与公立医院相关人员内外勾结,从公立医院“劫”走患者,成为通用的手法;虚假宣传也随之狂轰乱炸,登台亮相。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也有不少的民营医院通过差异化服务,延伸医疗服务,康复、养老、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区域内建立了稳定的市场。然而,这些却远远抵不过非法经营的民营医院对医疗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冲击。

民营医院的不诚信经营,带来的不仅仅是深受其害的患者,对医院、对医生的的不信任,同时激发了公立医院的盈利为上的管理模式,严重抵消了国家对全民医疗的投入所带给患者的实惠。更为可怕的是,患者由原来恨自己没钱,变成了现在恨医生没德。

让民营医院的“不诚信”成为一种经营模式,且长时间持续,不单单是因为政策待遇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医疗信息的专业属性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所有医院都在不予余力的对自己的特色,对自己的医生比较专业的科室或领域进行宣传,有的甚至具体到了病种,但再也没有更详细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的症状。对医院诊治的结果,患者没有任何质疑的能力,除非同时选择多家医院进行比较治疗。

当然,“不诚信”的医疗经营能够存活,与医疗管理体制和医疗标准的不完善,不健全,不透明不无关系。

虽然如此,我们也始终认为,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初衷是非常友善,同时也应该相信,随着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广,民营医院一定会把治病救人作为医院立足行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