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新政 压缩大医院

发布于:2014-10-17 16:28  分类:医改动态

10月17日讯 北京市医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沿,在医改创新和医改落实上面花了大力气。近日北京医改再次加大力度。对于大医院压缩门诊并且不设置硬性指标。在医改问题上,北京市一直以来为全国树立了良好的楷模,不断为了医改创出路子来,为全国医改增添了信心与力量。

今天上午,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牵头发起,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医院管理机构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者对刚刚出台的《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大医院诊疗将逐步大幅度压缩普通门诊,主要看的是急难重症病人,大量的医生要向基层转移”等内容发起热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封国生对此表示,医院管理部门不会采用行政手段,强制大医院压缩门诊量,更不会给医院设定门诊数量的“硬指标”。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重点在于切断药品耗材和医院,尤其是医务人员的任何经济利益关系。“第一步是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这个基础上要进一步开展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的价格,药品、耗材流通领域的改革,招采制度的改革,以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用耗材行为规范的监管,在多个环节上综合发力,真正把药品耗材、虚高价格给降下来,多出来的水分回归社会,回归群众。”

梁万年透露,为达成这一目标,今年国家发改委将形成要求药品定价机制的正式文件。同时,对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文件也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关于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文件也即将出台。“要改变过去只招不采,量价不挂钩的方式,坚持招标采购方向。通过招标采购这个环节的变革,来推动整个药品、生产、定价、流通、管理使用等一系列领域的变革。”梁万年认为领域内形成合理价格体系的重要标志是医院的收入结构发生改变。“要改变现在医院收入结构当中药品、耗材的占比70%的现状,让真正体现劳务技术价格的收入占医院收入的70%,这是重要的改革目标。”

同时,梁万年指出,要充分发挥医保对医院、医疗行为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真正把医保有限的资金用好,与此同时医保对医生、对医院的付费方式也实行根本的变革,从现阶段的以后付式为主的按项目付费方式转向以预付式为主的按病种、DRG、床日、人头等各种支付方式并存的混合式的支付。”支付方式的变革是一个导航标,预付方式可以使医疗诊治有一个收入和成本合理的预期,检查、检验和药品的内省控费动力会产生。“这项改革是重中之重,如果不推它,其他的改革也很难成效,最少是大打折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