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瘙痒性皮肤病临床护理体会

发布于:2014-06-07 16:53  分类:皮肤病学

瘙痒性皮肤病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损伤仅表现为皮肤瘙痒的疾病,大多数患者由于病毒入侵脊神经后根神经元后引起脊神经功能异常,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奇痒会使患者坐立难安、频繁抓挠、心烦意乱、夜不能寐等,最终导致患者内分泌紊乱、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临床上,处理合适的治疗方法外,良好的护理对于患者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在瘙痒性皮肤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63.4岁;病程1~8月;神经性皮炎48例,湿疹36例,瘙痒症16例。将1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2.1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清洁患者皮肤,用75%酒精进行消毒,缓解瘙痒。动作要轻柔,及早对患者实施治疗,减轻患者瘙痒症状,提高患者对瘙痒的忍耐力,减轻患者焦虑,缓解瘙痒。

1.2.2.2病情护理 在给予患者盐酸异丙嗪、利多卡因、 舒乐安定等药物治疗后,可通过皮下留置套管针的方法有效缓解瘙痒症状,操作如下[2]:以痒点为中心,在直径>5 cm范围内进行碘伏消毒。用左手将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以15°~30°角进针,无回血后改用5°~15°角继续进针至全部送入皮下。将针芯撤出,保留3~4 cm延长管,固定。对胶布过敏者可采用脱敏胶布。结束后,协助患者取侧卧位躺下,避免套管针脱出或造成皮肤损伤。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红肿,嘱咐患者避免搔抓,预防感染的发生。

1.2.2.3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受瘙痒的影响,身体遭受很大的痛苦,容易产生焦虑、急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尽量想办法减轻患者的瘙痒痛苦。向患者进行与瘙痒性皮肤病有关的基础知识的宣教,解答患者关于疾病方面的疑问,使患者尽量平静下来,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以富含VC、VE 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表皮细胞代谢功能。可食用健脾除湿的药膳,如绿豆赤小豆汤、冬瓜莲子汤、莲子、菱角、藕等,可以较好的预防湿疹。忌食辛辣刺激、咖啡、浓茶、酒类以及海产品、牛奶、鸡蛋等食物,避免对患者皮肤产生刺激[3]。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瘙痒症状消失,日常活动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度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瘙痒症状有所减轻,活动度较之前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瘙痒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活动度无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疗效和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目前,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与疼痛的发生机制有诸多相似之处,可能有共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和神经递质。套管针皮下留置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中枢神经递质水平显著提高,有利于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瘙痒症状,另外,还可以刺激淋巴细胞,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有利于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和康复。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愈16例(32%),显效24例(48%),有效8例(16%),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明显高与对照组的满意度82%,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和控制患者皮肤瘙痒症状,解除患者的痛苦,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